期刊导读

大目标下的小行动

 

大目标下的小行动
                           本刊编辑部

当核心素养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教育高表现国家的共通词汇,当工业4.0时代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教育系统从传授学科知识转向培养素养、能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将科学精神、人文内涵、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等宏大的培养目标和课时、单元、学期的学术目标进行衔接?大目标呼吁整体化、环环相扣、实证取向的小行动设计方案: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必须是整体化展开的,这样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二十个,甚至更长课时的一个学习单元,才能紧紧围绕一个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或实践,层层解构、层层递进,完成向大目标的蜿蜒前行,构成一个由体验、探究、知识建构、应用展示等小行动组成的完整学习事件。不管是解决一个棘手的难题、提出一个对复杂现象的解释、设计一个创新型的产品,还是从美学角度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整体化设计的单元都是目标明确且聚焦的,并指向某项核心素养的进阶。
    “
小行动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并列或散点的,而是呈锁链状结构,上一个环节完成了才能启动下一个。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是由诱发认知冲突、依靠亲身体验、唤起情感、诉诸直觉的具象活动来启动整个学习事件的,继之以概念导入、定义、扩展、具体化的探究活动,再以解释、澄清、反思等活动来对学习内容进行锤炼,上升到概念性理解的高度,最后在真实或创设的情境中砥砺认知、应用所学、提出解释或创造产品,并对之进行优化 和修正。
   
由于小行动和大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像传统知识授受型模式的教学内容评测题项对应得那么明显、直接,单元设计中就要对获取学生学习成果的证据特别谨慎、高度关注。借用一句美国教育专家威金斯的话:要像法官审判犯人一样基于实证,假如没有充足且恰切的证据,我们就会认为学生没有学会。为此,我们要将形成性评估嵌入到整个单元的始末,不断以课堂观察、师生问答、小测试、探究性任务、表现性评估任务和总结性评估任务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数据和学习成果的证据,并根据成功标准和评分细则对之进行自评、他评和互评,如此才能保证小行动和大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摘自:上海教育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