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存志高级中学 “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9-22
上海存志高级中学
“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试点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我校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协同,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定心,家长安心,为学校发展创设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面向人人。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突出重点,加强融合。坚持突出重点,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校与家庭融合,校内校外互补,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实施要点
定期定时指导:每周一到两次谈话,学习成绩,价值观及德育引导,心理疏导及生活指导,课题指导,全程跟进指导:
高一夯实基础、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学习观;高二选科指导、职业规划建议;高三高考及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建议
家校联合制:导师和班主任每周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方案。
(二)具体方案
Ø 崔利华导师制方案
1.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3.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辅导。在人生规划的辅导中,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使其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从高中开始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划人生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如何进行人生规划。
4.谈心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学生每周汇报生活学习情况,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
5.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
6.记录。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Ø 高莉导师制方案
1.定期定时指导。全面了解所管理学生的详细情况(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生活及学习习惯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记录每次谈话内容。每周找学生进行一次谈话,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休息情况和心理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及时纠正错误。具体操作如下:注意每次大型考试前后的指导工作,考前需要督促学生的复习进度;考后关注考试成绩,帮助总结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注意学生情绪起伏,当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迷的迹象时,导师及时介入予以关注,疏导学生情绪,帮助调节状态。了解该同学的各科学习情况,明确短板科目和优势科目,督促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持优势学科同时,加强短板科目的发力。了解学生兴趣志向和未来规划,最好学生能明确一个大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大学的分数线和学生与目标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明确大学目标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家校联合。在每学期结束时,导师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充实地成长而努力。
Ø 冯阳导师制方案
1.学习指导。包括对高一、高二、高三每学年的分段式长远规划、每学期的规划和每周的短期学习规划,计划为:每周两次一对一谈话,及时分析每周学习情况;每学期根据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及时沟通校内、市里以及全国范围的活动与比赛,制定参与计划。其中高一的谈话围绕打基础、高二的谈话围绕选小科、高三的谈话围绕高考展开。
2.心理指导。每周2次的沟通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成绩波动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导致的情绪波动。
3.考核反馈。每学期三次考核,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阶段性诊断。
4.家校联合。每学期三次诊断后,综合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态和沟通情况与两位学生家长沟通,合力为两位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家校成长环境。
Ø 赵博文导师制方案
1.进行定期定时指导(常规时间1次/周,重大考试重要活动周期内2次/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习成绩分析;价值观以及德育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课题及其他拓展内容指导。
2.学业方面全程跟进,深入了解成绩情况(兴趣科目,优势特长与薄弱环节等),进行各学段指导,包括:高一基础巩固,学科全面发展;高二选科指导;高三高考与志愿填报;拓展科目与社团活动指导;职业规划指导。
3.分阶段进行考核与评价。建立家校互通机制,每周与家长沟通一次,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和表现。
Ø 张冠乔导师制方案
培养方案总方针意在给予学生学习关注之余的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师约谈沟通指导需要定期定时:确保在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保证两位学员每人每周进行一次谈话,时间初步安排在周五,以便了解学生一周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周学习情况,学期学习情况,重点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难学情,及时与相应学科老师交流沟通,即解决遇到的问题,过程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努力奋进的心态。开展学生价值观及德育的引导工作,涉及学生个人成长,作为中长期的谈话内容,以月份为单位,了解并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与德育发展,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路上前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及时关注,如出现问题时,即使进行心理疏导及生活指导,通过沟通及时了解一周内学生在生活中和心理上遇到的情况,分为校园生活、宿舍生活、人际交往、成长规划等方面,对积极方向给予肯定,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自身的课题给予指导,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课题教育帮助和指导,如青少 年绘画创作比赛,美术创作课题等。
2.全程跟进指导:帮助学生在高一打好文化课基础,为高二选科做好充足准备与提前规划,在高三阶段综合三年的学习情况对高考及填报志愿、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与沟通。同时结合家校联合的方式跟进辅导学生,将学校与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
3.评价与考核:定期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辅助引导指正。如条件允许希望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通过ppt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汇报,一边导师整体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
Ø 王欣桐导师制方案
1.定期定时指导。全面了解所管理学生的详细情况(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生活及学习习惯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记录该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详细记录每次谈话内容。每个学期把握好关键的指导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学第一周,学生刚从漫长的假期中回味过来,这时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帮助同学收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个时期,每次大型考试的考前考后,考前需要督促该生的复习进度,考后需要关注考试成绩,帮助该生总结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并时刻关注该生的休息情况和心理情况;第三个时期,学习倦怠期,当遇到较难的课程或者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学习后,大多数同学容易进入倦怠期,这时候需要观察同学的学习状态,如果状态较差,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心理开导,帮助同学重新进入状态。日常指导的两个重点:第一点是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第二点是及时纠正同学的错误,帮助他走向正确的道路。
2.家校联合。与家长密切交流,在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基础上,共同维系青春期时期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家校联合不是指教师强制干涉家庭教育或者纯粹加强家庭教育,而是一个功能完备、体系顺畅、富有效率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严密性、全面性、系统性与家庭教育的温和性、渗透性、启蒙性形成了有机互补,帮助学生教育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