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运用数字资源 提升教研品质
2022学年第一学期红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双新修订的导向和变化。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2年学年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上海市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宝山区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宝山区教育学院十四五规划》以及《2022学年第一学期红星小学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开展“三个助手”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智慧同㑪”教研方式探索,有效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以高品质教研扎实推进“双减”与“五项管理”工作,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认真学习双新,实施课程计划 2.落实双减政策,规范作业管理
3.实施主题教研,提升教研质量 4.加强资源建设,赋能课堂教学
5.参与质量调研,评价改进教学 6.完善校本课程,形成红星品牌
三、具体内容
工作要点 | 具体内容 | 具体举措 |
认真学习双新, 实施课程计划
| 开展聚焦新课程与新课标的深度学习与解读,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了解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 在此基础上重点立足本学科,研究新课标带来的新教学、新教学带来的新挑战、新挑战带来的新样态。 | 1.邀请学科专家来校进行新课程与新课标的深度解读。 2.教研组长或者学科骨干带领大家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习。 3.教研组内老师自学或互学新课程与新课标。 4.严格执行《上海市2022年中小学课程计划》,进一步研究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推进拓展型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全校开设32个兴趣社团,明确社团老师的职责。 |
落实双减政策, 规范作业管理 |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明确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 在作业数量上,分类确立作业总量,进行作业公示;在作业设计上,强调基于学生生活场景,通过作业助手促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在作业指导上,要求进行面批、反馈和答疑。
| 1.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分年级公示作业内容、班主任协调作业量。 2.各学科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作业教学研究活动,引领和指导学校教师规范作业教学行为。 3.关注2022年新课程标准,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分学科进行作业设计团队成员的经验介绍,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作业设计比赛,邀请专家老师进行作业设计比赛评比。 4.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引导教师对开放性、实践性、拓展性以及长周期作业的设计研究。组织部分学科的骨干老师进行师徒组团式的各类型作业的研究。 |
实施主题教研, 提升教研质量 |
坚持小教研主题研讨模式,确保每个教研组有课题,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进一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体现课程实践性,体现内容时代性。 分工参与的形式促进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活动中主动研学,在任务驱动的教研中切实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 1.进一步积极投入教研模式的改革,继续沿用小教研组展示方式,强调小教研组织的自主性,放手小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 2.精选教研主题。在上学期的研究基础上,教研主题可以延续性,也可以切合当前教育形势,与时俱进,开展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教研。 3.各学科要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探索实现同㑪教研的有效模式,实现与教师自主研修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以更好的支持教研深度、效度和广度。 4.促进教研组建设。行政深入教研组工作,在引领、指导并规范教研组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发现并及时调控教学、教研中的问题,探索并提炼新形势下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的教研模式。邀请专家参与教研组的活动,指导并改进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
加强资源建设,赋能课堂教学
|
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进程,从加强数字化转型创新研究、数据驱动综合评价改革和建立数字化管理三个维度入手。以作业助手运用研究为抓手,在高年级数学和英语中开展探索,追求有效作业设计,助推双减精神落地生根。 | 1.依托“数字化教学项目”,探索教研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尽量与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 2.我们学校是三个助手试点校,试点学科数学、英语,试点年级五年级。信息组带领试点老师积极实践,争取以点带面,辐射更大层面的老师。 3.同侪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教师自主研修和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积极组团与跟进,注重教研的深度、效度和广度。积极用好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 4.运用新型教育技术,探索同㑪课堂教研模式,赋能教学教研方式,数字化转型,关注教研实效,以课程方式探索教研的系统性,强化教研针对性。 |
参与质量调研, 评价改进教学 |
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 1.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对义务教育质量进行检测,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内容是小学四年级学习内容,语文、英语、艺术(音乐+美术)。9月28日一天,9月29日上午。 2.2022年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试。学科为语文、数学、艺术(音乐+美术)、自然。内容是小学三年级学习内容,对象是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时间为2022年10月20日一天,学校全区每所学校均参加,但学生抽签,每位学生参加两门考试。 3.做好阶段性学习质量的监测,对测试结果要客观、科学的分析,以便集思广益、改进教学。关注每个细节,科学评价,对每个学生负责,要花大力研究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和构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4.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考查是第19周到第20周,学校自行组织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一年级不进行书面考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语数英的IPAD调研。小学3-5年级期末考试或考查2023年1月11日第20周、周三上午,数学、英语,下午语文。 |
完善校本课程,形成红星品牌 |
全面构建红星课程框架,组织好“三月四节”和社团活动,以社团拓展课程和德育课程为主,一方面对原有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改编,使之符合学校劳动教育实际;其次是完成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三门在编课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学生养成教育课程的启动,让德育推进建立在课程建设上。
| 1.构建并完善学校校本课程,根据校情和学情开发和整合具有红星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品牌。 2.思考校本课程全面创建,设定“五星”课程相应板块,本着成熟一门编制一门的思路,重点扶持《生活小能手》、《五剧荟萃》、《手球游戏》、《小学生棒垒球教学》等校级社团课程。 3.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结合兴趣活动和课后看护拓展活动,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并为教师编制课程提供助力。 |
四、其他工作
1.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召开一年级所有任课老师会议,对于相应的学科目标及培养要求明确,促进学习准备期的顺利开展。学习准备期结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年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验收,以此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2.国家统编教材的落实和使用。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整体把握统编教材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熟悉统编教材的内容与特点,明确统编教材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邀请市、区教学专家来校指导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关于《读本》的通知精神,做好所有任教老师的课程培训工作。组织三年级的任课老师进行《读本》的教学研讨工作。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聚焦教学设计与教学指导工作,推进《读本》的使用与落实。
3.语言文字工作: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依据创建工作指标,逐项逐项地开展工作,继续保持好区语言文字示范校的检查与汇报工作,加强师生书法学习和学校特色创建,提升语文教师书法的指导能力。每学期开展一次三笔字比赛。
4.图书馆工作:保持区五星级图书馆的星级称号,继续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行文献资料的提供及读书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培养更多的读书达人。
5.信息技术教育。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以“家校互动”为重要载体,促进家校间信息互动、共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红星小学教导处
20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