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月浦实验学校


《西藏天空》影评

2014

06/05

来源 I 上海市月浦实验学校

月浦实验学校七(5)班  戴奕琳

非常有幸能看到《西藏天空》这部西藏题材的电影,颠覆了我之前对西藏题材电影沉闷、无趣、无感的看法。《西藏天空》这部电影较之以往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这是上影耗费心血远赴西藏拍摄出来的影片,就在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影片剧组专访的访谈类节目,摄制组坦言,拍摄条件十分艰苦,上影集团对剧组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死人。工作人员以及演员可以伤,但就是千万不可以死。在远赴西藏的路上,因为西部公路有诸多不便,翻车是常有的事,摄制组也习以为常。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已实属不易,更何况《西藏天空》还给影迷呈现出了如此美丽壮观的情节。

《西藏天空》讲述了两个男人40年的恩怨情仇,背景是1959年那严重宗教迷信的西藏。40年前的少爷和仆人虽然基于年岁相当,互为友爱,天真团结,但表面上主仆身份关系还是做足。随着年岁的生长,身份的悬殊,导致两人渐行渐远。少爷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而仆人则以少爷的身份替他出家修行积德。当解放军入藏后,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两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转变。仆人终于恨的要举枪杀死少爷,仇恨让他忘了曾经的等级观念。无奈之下,少爷远走他国,仆人则恢复了自己的本名。也许日子原本可以这样平淡渡过,但一个意外出生的孩子让少爷有了重返家乡执教之意。尽管仆人的妹妹(孩子的妈妈)以及仆人都未曾真正原谅、接纳丹增少爷,但害死默默隐忍下来。最后的结局,是两个男人像儿时一样重新站在了当年的山坡上,穿过四十年的风尘岁月,越过四十年的爱恨情仇,再次远眺圣洁的布达拉宫,而此时的意义却早已不同……

整部电影故事内容紧凑,但我觉得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背景太轻描淡写了。少爷在1965年从国外回到西藏,对于一个大少爷在文革时期会遭遇什么样的对待,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可想而知。但放眼整部影片,不太符合历史背景,丹增少爷并未受到冲击,居然可以全身而退,安然度过文革时期,这的确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从影片的整体布局来看,这样安排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不是重点……

《西藏天空》整部影片的魅力在于导演用他的内心、领悟、技巧诠释着一个故事,给予观影的每一个人以不同的感受。

西藏的天空清澈澄明,天这样蓝,星这样亮,景这样美……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