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集锦
gu   shi   ji    jin
想修公路


早年,安徽的《徽音月刊》上刊登了一首徐姓青年的诗,描写徽杭水路交通不便,行路困难的情况:“府对府,六百五,徽河坐船真正苦!大小滩头三百六,一篙一纤常受阻。雨落三天洪水涨,三天不雨河干堵。乘客往来常误期,心中苦楚向谁吐!

陶行知看到这首诗,想起自己少年时代初次出门,乘船去杭州时沿途的所见所闻,很有同感地对朋友说:“水大的滩头,下水船要倒行,纤要倒背。水浅的滩头,乘客还要上岸走几里路。常常耽误日期,有苦真是无处诉。过滩时,船夫往往用肚皮顶着竹篙,头筋凸起,一步一挪,痛苦之状,真人不忍看

几位同乡谈起此事,都有同感,有人向陶行知建议,由他出面号召开造徽杭长途汽车路,他答应了。

过了几天,陶行知带了四个徽社青年到杭州去,上门邀请船行帅、姚两家开座谈会。他谈了水路不便,行船苦不堪言,乘人常被耽误的苦状后说:“要发展我们徽州,不解决交通问题是万万不行的,就如一个人被扼住了咽喉,怎么活得下去?”

帅、姚两家各有帆船百余艘,靠水路起家致富,怕公路一通自己的船会没有生意,因此,任陶行知磨破嘴皮,只是敷衍塞责,怎么说也不肯出钱出力。陶先生见他们无动于衷,只好告辞。他又领大家去见程、曹两大商界,要求他们出来主持此事。这两个资本家听说要垫一大笔款,把头摇得“拨浪鼓”,结果也不欢而散。

陶行知回到上海后,毫不气馁,他对朋友们说起想修公路而不得成功的经过后说:“事情虽没有头绪,但我们这次行动等于撒下了种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迟早会有人出来干。”他在各种场合,不断向各界人士宣传修公路的好处和必要,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久以后,终于促成由徽州地方政府牵头统筹,各方集资,把徽杭公路修起来了。

现在,徽杭、徽沪等公路四通八达。当人们坐上宽敞明亮的长途汽车,方便迅速地奔向各地时,也许没有人知道,当年陶行知为兴建公路所的心血和热诚。但是,陶行知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交通所作的努力,永远留在徽州人民的记忆中。

 

 

摘自《陶行知故事》 人民教育出版  1991年4月第1  叶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