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研究
xing   zhi   yan    jiu
你知道吗?“小先生制”在这里诞生!|大场往事


日前,大场发布推出《大场往事》栏目,用影像定格瞬间,用历史书写永恒,交织成时光罗盘,指引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重见那段热血沸腾的峥嵘往昔。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山海工学团。

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1932年在大场创办的一所新型学校。取名山海缘由:因为大场地处宝山县和上海市之间,又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山海关也保不住,故取名“山海工学团”,语义双关,意在唤醒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赴国难。

大场孟家木桥张兰庭家是山海工学团最早的団址。工学团既是一个小学校,又是一个小工厂,一个小社会,富有旺盛的生命力。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办法,村里要做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先生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可以教先生;做中学,先生可以变学生。工学团首创推广“小先生制”学生识了字后,利用课余时间回到村里去教不识字的人识字,使这些小先生成为普及教育的助手。小先生制一诞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全国二十几个省乃至国外都有人将之推广。

抗战期间,时为左翼文化总同盟的负责人田汉,曾带着电影工作者抵大场拍电影,左翼音乐工作者聂耳,冼星海等到山海工学团教唱革命歌曲。山海工学团几年间为国家培养了200多名干部,很多农村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陶行知的一生践行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爱满天下”的奉献精神。为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对后世影响深远。陶行知逝世后,1947年,上海商界人士赵竹林先生因素慕陶行知办学热忱作育英才,将自家花园及房屋赠与育才学校作为校舍所用。

目前,行知育才学校旧址登记为宝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山海工学团旧址登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因城市发展和场馆扩容需求,2002年迁至现址(武威东路76号),新馆规模更大,展陈手段更丰富

信息来源:共青团中央

 

出处微信公众号“大场发布”2025-07-04(转载时视频与图片已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