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学活动

第三讲 柳永1

第三讲   柳永(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经历,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初步了解柳词婉约的特点。

2.通过对对柳词的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喜爱之情,陶冶艺术情趣。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鉴赏词的意境

2.领会词人的情感及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介绍宋词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2个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和了解柳永。

(二)介绍柳永

1、介绍柳永的人生经历

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2、了解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三)鉴赏《雨霖铃》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1、整体感知: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     ——作者与他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2、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感情基调。

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3、老师用声音来诠释所理解的《雨霖铃》。教师范读。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4、确定《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之后,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情绪,再次朗诵。

5、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6、本词抒发了什么情感?

7、本词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从哪些词句最容易看出这种情感?

8、还有几句不能直接看出与情人难舍难分之情,那么这几句到底有没有这种情感?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9、集体背诵全词,体会意境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教 地址:宝杨路158号 邮编:201900 电话:021-6659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