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学活动

第二讲 宋词的发展和常识

第二讲                   宋词的发展和常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词的发展过程。

2、掌握有关“词”的文化常识。

3、陶冶情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宋词发展的过程和文化常识。

对宋代主要词人的宏观介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的繁荣时代。在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有宋代特定历史环境的原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化的结果。那么,词在宋代得以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呢?(二)介绍宋词发展的基础

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至北宋崇宁年间,都城汴京(今开封)出现了“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繁华景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时期,都城临安(今杭州)又成为地主官僚纵情享乐的场所。词这种体裁从草创时期的大众艺术过渡到文人手中,进入以言闺情与赏歌舞为主的时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利品。它为宋代艺术家“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之情,提供了方便。因此,词在宋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成为宋一代的代表文学。

(三)北宋词的发展

词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晏殊、张先、晏幾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2 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的繁荣局面。

3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3个阶段在时间上互相交错,继承与创新的演变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四)南宋词的发展

1、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

2、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则在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作了探讨与尝试。

(五)词的文化常识及分类

1、词的标题和词牌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2、宋词的分类

 形式上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类

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形式上按照”“的数量分

整首词是一片的称单调, 二片的称双,三片的称三叠, 四片的称四叠。

宋词的艺术风格

a婉约

内容:主要写儿女风情,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

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主要词人:欧阳修、晏殊、柳永、李清照、姜夔等。

b豪放

内容主要写保卫边疆的壮怀、个人政治生活、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等;

形式上大都视野广阔、气象恢宏雄放、情绪慷慨激昂;

主要词人:苏轼、张孝祥、辛弃疾等。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教 地址:宝杨路158号 邮编:201900 电话:021-6659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