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学活动

第一讲 宋词的源头

第一讲 宋词的源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词的发展渊源。

2、陶冶情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宋词发展的渊源和基础

2、对温庭筠、李煜的词的介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艳,与元曲斗奇,她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精华,闪烁出爱国主义、人文主义光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二)调查

同学们选择了这门课,想必是对宋词比较感兴趣,那么,我想在这里做一个调查,大家知道哪些词人或词作呢?大家很想了解哪些词人,欣赏他们的哪些作品呢?

(根据同学的回答,摸清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和兴趣,便于以后的课程安排。)

 

(三)词的发展源头

1、介绍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七块里程碑。

《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 魏晋文人诗——唐诗——宋词——元曲

2“词”和“诗”的区别在哪里?指出词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3、“词”冠以“宋”的名称,那么“词”难道是宋代才有的吗?

“词”的发源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原是当时兴起的配合音乐常在宴会上演出的歌词,当时叫做“曲子词”,逐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诗人参与创作。经过隋唐五代近四百年间众多民间作者和文人作者的共同努力,到了宋代,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视野不断开阔,创作技巧不断新变,最终走向了“词”的辉煌期。

 

时代

词家数量

词作数量

唐五代词

80家

不足2000首

宋词

1430多家

近21000首

 

4、介绍唐代诗人的词作

(1)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从中选一首,试写一段鉴赏语段,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指点鉴赏的方法。

6、介绍晚唐温庭筠的词作中的经典名句

(1)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以雨后斜阳、杏花零落这样凄凉而又艳丽的意象,衬托女子的一怀愁绪。)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室外梧桐夜雨声点点滴滴,好像把绵绵不绝的凄寒之意注入人的心头,而为离情所苦的人彻夜难眠,便这样听滴滴雨声,愁思到天明。这是写愁的绝唱,历来为人们赞叹不已。)

(3)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结构疏朗连贯,情思幽渺悠长,清新自然的白描手法。)

7、介绍李煜的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小结词的特点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教 地址:宝杨路158号 邮编:201900 电话:021-6659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