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师德建设

1-2-5“五常七彩”爱生小案例

202004/07

“五常七彩,全员评价”爱生小案例

1.png

2018年8月30日下午,盛桥中心校开展了“五常七彩,全员评价”爱生小案例交流活动,该活动已经开展4年了,由全体教师参与撰写爱生小故事。

活动中,先由青年教师孙旻洲老师讲述了工作中关爱学生的故事,再由每个年级组一位老师讲述自己的案例。在盛桥中心校,有着这样一群好老师,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爱播洒在学生的心中。学校的“青蓝工程”为年轻教师搭建了快速成长的舞台,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我们盛小,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大集体。

此次活动让大家看到了学校中一个个平凡教师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教师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分享感动,共创文明和谐校园。

 

每天进步一点点

孙旻洲

刚接三年级这个班,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每天的默写,每天都有十来个人不及格。特别是段诚俊,不是默出一两个就是一个都不对,让我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身边,让他背给我听,一个单词背了几分钟,等背第二个第一个又忘了,终于知道他背不出的原因了。于是我慢慢教他根据音节来背,教了十来遍,总算有了一点眉目。于是我对他说:“今天回家后,老师要求你背出5个单词,要按照我的方法,行吗?”“行!”他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他默出了4个,但是我还是表扬了他:“不错,有进步,明天再多1个行吗?”“行!”他自信地回答。果然,第二天他完成了任务。渐渐地,背单词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难了,每天的默写也能及格了,有时候默得还挺好,他自己也越来越喜欢英语了。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好好表扬了他,也告诉大家:学习除了要努力以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并且给了他一个“努力”章。看着他脸上的笑容,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教育自己

陈芳

在平日的教育工作中渐渐发现,有些很多时候,老师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像是命令,并不能对他们起到实际的效果,让他们真心接受。而同龄人的帮助与关怀却往往能够起到指引的作用,让他们有所改变。在这个学期,班级里就发生了一个典型的事例。

我班有一个学生豪豪,他上课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左顾右盼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自己却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一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及其潦草……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班级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表面上唯唯诺诺,好像听进去的样子,等到一离开老师的实现,马上恢复原形,继续以往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

为了能够让他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改变,我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首先,特意安排几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帮助豪豪,目的是发挥榜样同学的力量,同时能够有人时时督促并带动他。事前,我先与这些同学进行了一番长话:不要带着歧视的眼光去看待豪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重回正常的学习状态。这几个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豪豪,教育他。但有时,这些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豪豪他们不太听话,不求上进……此时,我就会展示他近期的好转,并鼓励他们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豪豪取得进步时,我在班里专门表扬了小顾和这几位同学。于是班级中互帮互助的风气逐渐养成。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以及自己的努力下,豪豪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就是这样的一个原本让我无计可施的顽劣学生,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纠正了学习态度,重回了正轨,让我明白,有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会有更好的效果!

 

读书与录音

钱春燕

今天在上新课时,我让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发现徐华松的唇形明显和其他学生不一样。我走到他身边,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看来他回家又没有好好读书。

下课后,我让徐华松到我办公室,和颜悦色地问道:“昨天晚上读书了吗?”他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读了几遍?”我继续问道。“一遍。”他怯怯地说道。我把手里的语文书递给他,说道:“你读给我听听。”徐华松翻到这一课,磕磕巴巴地读了起来,才读了几句就读不下去了,因为他碰到许多不认识的字。我默默地看着他,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徐华松脸涨得通红,把头埋得低低的,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徐华松,老师觉得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愿意花功夫。从今天开始,希望你回家多下功夫,认真读书,相信你一定能行。”听了我的话,徐华松抬起了头,眼神里有意外,也有惊喜。“那今天能把你读书的录音传给我吗?”“能。”他响亮地回答。

到了晚上,徐华松果然让他爸爸把读书的录音传给了我。虽然读得不是那么流利,但已比平时读得好多了。他爸爸告诉我,有个别小节还没读熟,还在努力。

第二天,我让徐华松在课堂上朗读了课文,已是非常流利了。我表扬了他,并颁给他一枚努力章。

从那以后,我不再让他传录音给我,因为我相信他会坚持下去。果然,现在每当大家一起读书时,我经过他身边时,总能听到他响亮而流利的读书声。

除去偏执,收获进步

周真艳

生活就像一场很长很长的电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浅淡苍白,亦或浓墨重彩。但是有些却是一生能记住的电影,即使那个主角是个你并不待见的孩子。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我坐上公交车去宝山城区见一位老友。在月浦公园站,上来了一位佝偻的老人,司机忙按了语音提示:“请给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原来热闹的车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有的扭头看窗外,有的掏出手机低头玩弄,有的闭眼假寐。我坐在车里的最后一排,颠簸的很,心想:这么行动不便的老人,该不会来最后一排坐的?可是,车上黄色的座椅上,一个是怀抱婴儿的女子,一个是手扶拐杖的中年人,还有两个是五十来岁的妇人。正当我犹豫之时,“老爷爷,你坐这里吧。”车厢里忽然传出一个稚嫩的声音,人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高高瘦瘦的,衣着朴素,脸上……天啊,朱永康,我班的调皮鬼,课间教室里有他就会乱,作业经常不做,其他老师经常向我数落他的不是,说心理话,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惹麻烦的孩子,自然,我也不怎么待见他。他并没有看到我,我远远地望着他,陷入了沉思中。

第二天上学了,我来到教室,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朱永康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我对他心里是有期盼的,期盼他的作业完成了,期盼他课间能安静文明休息,期盼他不再惹是非。我看到他了,也许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看他的眼神与往常是不一样的。他果然一天都没有惹事了,作业也比以前稍微好点。下午,我把他叫办公室里谈心,我没有提公交车上的事。我第一次发现,和这样的所谓调皮王交流,是件快乐感不一样的事,因为,我心里没有了气恼,没有了偏见。过了好几天,我才和他提起这事,他淡淡地说:“没什么啊!” 我不再多说,给他颁了个仁章,却觉得这个章太轻了。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只要老师带着一种欣赏的心态去看待,除去偏执,定会收获进步。

                                            

有一种教育是信任

张清                                        

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群孩子,由于习惯、家庭等各种原因,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够认真,一切感到无所谓……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会尽可能地改变这种困境。在班级里,班主任可让学生充当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既能使同学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使小助手得以自我表现,体现自我价值。当然,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应该是广泛的,绝不能把差生冷落到一边,而要让其充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迸出进步的火花。

我班有一位小女孩叫杨颖,表达能力极好,也挺惹人喜爱。可就是不爱学习,不愿写作业。当我发现她缺乏激情后,为了帮她树立信心,我请她担任小组长,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作业。大概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作业,但仍不能按时完成,我却故意装着不知。

几天后的一次班会上,同学反映此事,我装出惊诧的样子,深表不信。同学把她的作业送上来,我看了以后,说:“老师对她一向很放心,今天可能由于什么特殊的原因。”我偷偷瞥了她一眼,只见她两行晶莹而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她的学习更加努力,最后,还被同学一致推荐为“行规示范员”。

正是这种“含泪的微笑”,正是这种所谓的“信任”从心灵深处刺激学生的心灵深处,鞭策着他们的行动。为了鼓励她,我为她颁发了一枚“诚毅”章,希望她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盛桥中心校

2018.8.30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