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民办宝莲中学网上校园开放日
当前位置: 教师研究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开课体会——王姿力

2021 12/19

本次开课选择了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本课讲述的是汉武帝加强对统一王朝的巩固措施,实现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大一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和作用。知道汉武帝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评价汉武帝,理解大一统局面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汉武帝面临的烦恼”“推恩令妙在何处”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课标内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于重点、难点突破处理上,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结合文献、图片等史料信息的展示,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形成的特点,结合本课内容,我将运用直观演示、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问答法),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历史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尚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但是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学法上采用思考探究法、 对比评价法 、分析归纳法等。

对于本课内容主旨的确立主要来自对本课题目“巩固”一词的思考,这种巩固是基于“文景之治”开展,运用它留下的社会财富,同时面对它遗留下的多方问题,汉武帝不断革新,通过政治、思想、经济和国防方面的措施,缔造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一统的西汉盛世,达到“有形的巩固”,并最终通过反思,意识到“无形的巩固”即“民心的巩固”也是巩固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大一统王朝最终巩固。

所以,根据内容主旨,围绕“巩固”一词的核心,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点;通过识读地图,了解西汉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初步形成时空观念;感悟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认识杰出人物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西汉盛世的自豪感和对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责任感。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桥梁。基于内容主旨和教学目标,在选材上主要选取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相关内容的原始史料,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汉朝地图和当世文物图片等,增强证史信度。此外,限于初中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在出示史料,讲解内容的过程中也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并借境设问,如“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是否采纳并分析原因?”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史料的过程中理解汉武帝双向“巩固”措施,体会大一统王朝的内涵。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目前七年级学生在对古文的解释与分析的能力上较为薄弱,应在材料选择上结合书本上的相关史事与历史故事,交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七年级学生对于史学思维方法的了解与训练较少,充分利用好书本及练习册上的史料,整体依托于课本及练习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课本及练习册上的问题;学生经过秦朝的学习,对何为大一统王朝以及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措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进一步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力较弱,通过分析加强课与课、单元内部之间的内容联系,增强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