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学校大力提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每个老师都做了很多尝试,一堂成功的“翻转课堂”需要老师课前课中课后精准定位学生的需求,运用大数据的分析,老师能更高效的教学。
“翻转课堂”其实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把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颠倒,即“反转课堂”或“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传授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然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查效果。
下面我以我的公开课《勾股定理》谈谈我对翻转课堂的具体落实和思考。
环节一:
课前,我准备了学习单,学生按学习单预习和做课前准备。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关于勾股定理的视频,查阅勾股定理的来源及证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准备的材料。
环节二:
课堂上:
1. 课上同学们分组就坐,一组6-8人,通过一个个问题,组内研究探讨,得出统一意见,通过一起智慧课堂“互动”随机点名,请同学们分享组内讨论的结果,推出“勾股定理”,这个过程大约 10 分钟。
2. 邀请同学分享查阅到的视频资料,通过动漫式的视频,更进一步了勾股定理。
3. 完成学习单上的题目,学生讲解,老师补充。
4. 课后作业,分层完成,让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更多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我们这次所学的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采用了动手操作,拼图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自主学习中,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根植在了自己的头脑中,在不断的探索中我想他们一定也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领悟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也就会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对数学的探索和研究。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通过交流,有认同也有碰撞,彼此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课堂是孩子们智慧生成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让过程形成技能,让技能生成智慧。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分层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好习惯。
从我们这个课堂实践来看,
1. 翻转课堂的形式是受学生欢迎的。
翻转课堂实行先学后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在传统课堂中,所有学生都是先统一听老师的讲解,在听讲过程中,若是简单内容,大家掌握没有多大问题。但是,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时,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就明显不一致。翻转课堂模式下,同学们通过自学,小组内学习,在课前就能将简单的内容基本学会,课上再由同学们自主深入探索较难的内容,同学们学得更自信、更有兴趣。
2. 翻转课堂适合团队合作,不适合单打独斗。
翻转课堂模式中,一次课程前期包含学习目标的确定、知识点的细分、教学过程的设计、ppt的制作、自学视频的录制、视频编辑发布,后期包含学生自学安排、学生问题反馈收集、学生问题的解决、巩固练习。
目前我们实践的翻转课堂模式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若能在课前制作一些知识短视频,供同学们提前学习,肯定对课堂上同学们的深入探索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最适合翻转课堂,因为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单凭一人之力完成所有环节,是非常辛苦的。若再遇到其它事务干扰,则会手忙脚乱,教学效果自然不够好。这就需要我们备课组集体的努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转变了师生传统角色,真正实现了“教师教”为“学生学”,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心怎么教,更要关心教什么;不仅做教学设计,也在做课程设计;不仅注重内容的组织,且要注重活动的管理与设计;不仅要研究教材等静态资源,而且关注丰富的各类动态资源;不仅关注国家课程标准,同时关注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实现。
无论是何形式的课堂,问题关键是如何使课堂更高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