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民办宝莲中学网上校园开放日
当前位置: 学习园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宪法学习专题

2019 12/12

来源 I 上海民办和衷中学

 

1.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宪法更加深入人心(2019年12月4日)

2.光明日报:让宪法精神走进日常生活(2019年12月4日)

3.法制日报社论: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2月4日)

让宪法更加深入人心

本报评论员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在全社会瞩目中,我们迎来了第六个国家宪法日、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推动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宪法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引领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实践,开创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并明确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措施。本次“宪法宣传周”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结合贯彻实施宪法实践、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对于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作用,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真诚的信仰。近年来,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到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从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到通过立法实施宪法确立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等,围绕宪法实施和监督,我们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积累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和工作经验,收获了显著成效。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就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遵守宪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我们就一定能让宪法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宪法的根本法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04日04版)

 

让宪法精神走进日常生活

本报记者 靳昊

 

   宪法不仅体现在文本上,还要活起来、落下去。

   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司法部部长傅政华等介绍了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和全国普法依法治理相关情况。

   宪法宣传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

   12月1日,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在北京、上海举行宪法宣传周主场活动,标志着今年宪法宣传周正式拉开序幕。傅政华表示,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突出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傅政华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采用主场活动加分设主题日的形式进行,12月1日至7日分别安排了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7个主题日。通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各地各部门媒体策划组织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整体联动。

   为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今年宪法宣传周还安排了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司法部机关和全系统公众开放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宣传活动、第十六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作品展播颁奖和向手机用户推送宪法宣传公益短信等系列活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去,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执行和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是我国“七五”普法的标志性举措。

   傅政华介绍,近年来,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司法部牵头成立了落实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普遍编制普法责任清单,基本上实现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在以案普法方面,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旁听评审,推动旁听庭审在全国展开。司法部还在全国开展了普法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当中加强普法教育,广泛组织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推广“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等经验做法。

   为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傅政华表示,司法部将把“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立法工作中的普法,通过新闻发布、专家解读、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及听证会、媒体宣传等形式解读法律问题;进一步加大案例普法力度,把热点案件、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过程;围绕普法责任制清单抓好落实,加强评估。

   推动宪法法律走进学校和农村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在校生达2.7亿,青少年宪法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进程。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在青少年当中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推动宪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课堂是宪法教育的主渠道。邓传淮介绍,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制定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宪法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设置法治教育专册,突出了宪法教育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增加宪法教育内容,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大学生,设专门章节讲解宪法。

   在创新形式方面,邓传淮介绍,教育部每年举行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目前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生用户达1亿多人,超过37亿人次通过该网站参加学习,全国还涌现出4000多万名“宪法小卫士”。为突出仪式感,教育部从2014年起,每年都在国家宪法日举办宪法晨读活动,指导各地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营造尊崇宪法的氛围。

   在回答农村普法教育问题时,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司长宗锦耀指出,农业农村部将宪法和法律进农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推动,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牵头开展“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针对农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开展宪法和涉农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送法下乡”,印发宪法和主要涉农法律汇编和农民读本,举办宪法知识问答、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资料发送和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通过微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新技术宣传宪法和涉农法律;上下联动,与北京市政府举办“宪法进农村”主题日主场活动,同时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因地制宜举办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在农业综合执法中进行普法宣传。

   从四方面做好全民普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傅政华表示,此次全会从4个方面对全民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更加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推进全民普法,特别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民普法深入进行。

   第二,更加注重人民群众需求,开展精准普法。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宣传人民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宣传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促进普法贴近群众、融入群众、被群众接受。

   第三,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任务,指导法治实践和普法活动。

   第四,更加注重基层依法治理。把基层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基层依法治理的立足点真正放到农村、放到基层。

   傅政华同时强调,要加强法治外宣工作,从法治的角度对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中国法治故事,进一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内涵,“推进国际法治传播能力建设,打造既承载中国法治文化内核,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法治文化产品。”

《光明日报》(2019年12月04日03版)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论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历史和实践证明,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部分,明确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弘扬宪法精神,充分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宪法的高度坚定制度自信。我国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和强大生命力。正是在我国宪法法律的保障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持续深入宣传宪法的精神、原则和核心要义,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实践中,持续推动宪法宣传向基层延伸。要落实好法治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创新宪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宪法理论研究,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把文本上的宪法变成实践中的宪法,保证在国家各项事业和各方面工作中遵循宪法原则、贯彻宪法要求、体现宪法精神。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久久为功的伟大事业,更是只争朝夕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法制日报》(2019年12月04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