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民办宝莲中学网上校园开放日
当前位置: 龙头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为靶向目标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统整构建和发展

2019 09/03

来源 I 上海民办和衷中学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为靶向目标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统整构建和发展

——上海民办和衷中学特色学校第三轮创建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科学管理,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学校教育品味,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我校依据上海市教委民〔2018〕13号文件,特制定《上海民办和衷中学特色学校第三轮创建方案》。

一、特色学校创建主题

  在第一和第二轮的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中,我校作为“特色学校”,围绕学校科学教育特色”,以“培养全体学生成为具有坚毅的科学精神,具备优越的21世纪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小公民”为特色创建目标,构建了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常态机制模式的基础上,建构起能体现学校特有办学价值取向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特色”从创建到保持并优化的实质性改变。

  2016年9月,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进人了全新的阶段。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的综合性素养,它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学校应该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教学目标,通过学校教学的系列学习和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应积极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发挥学校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切实的载体支撑。学校特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支撑,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表面的倡导,而是要将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学校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去。

  又随着2018年3月《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出台,“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改革任务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都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课程和课堂。而课程是课堂的基础,课堂是课程的实施路径。

  在这般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以及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冲击下,学校特色”以及“特色课程”是一所民办学校要想保有强力的可持续发展势头所不能放弃的办学宗旨。

  鉴于上述综合因素考虑,在第三轮创建过程中,我们将创建主题定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为靶向目标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统整构建和发展》。

二、特色学校创建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改革是国际社会课程发展的趋势,从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重到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的课程体系价值取向的转变意味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体系诸要素的变化。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之前,我们在第一第二轮创建过程中,就已经将学校特色的创建目标定位在:以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培养全体学生成为具有坚毅的科学精神,具备优越的21世纪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小公民”为目标,培养我们全体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擅长科学地学习,提升全面综合的学力,而成长为“知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技能)、“善学”(擅长科学地学习)、“创造”(勇于探索未知和创新开拓)的和衷人。这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是不谋而合的。

 

  所以在第三轮创建中,我们仍将坚持科学教育核心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完善,统整人文教育、艺体教育等多元化课程进行“因地( 学校) 制宜”“因人( 学生) 制宜”的创造性构建和再开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学校的多元、特色发展。

  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厘清思路,做好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的顶层设计:

  (一) 以核心素养为靶向目标的特色课程发展方向

  方向定位对于学校特色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核心素养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考量方向,这便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所以我们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我们考虑学校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社会及家长对学生发展有怎样的期待?学校具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喜欢什么?通过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满足或促进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无论选择哪一种定位模式以及定位于怎样的特色课程的发展方向,我们都应该根据这一定位构建特色化的育人目标体系,使特色发展方向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二) 以核心素养为靶向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为支柱

  构建核心素养为靶向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柱。

  在课程取向上,学校课程应突出特色取向和素养取向,围绕特色发展的方向和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开发特色课程,建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打破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依据的路径,转向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依据的路径,学校要根据育人目标,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选择并重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素养化”,挖掘、整合有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资源、地方教育资源和家长资源。

  由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性,核心素养并不能完全分割为学科素养,通过课程整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如整合人文社科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人文底蕴素养;整合理科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整合艺体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身心。

三、特色学校创建措施

  (明确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目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应对新世纪社会变革。

  我们首先需要从上至下明确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要将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从传统的两基教育演变到素质教育再发展到现今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目标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针对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处于持续的动态变化发展之中在每一次的变化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加紧密地衔接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也是现今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时必须明确特色课程在我们这样一所民办学校的重要性明确建设学校特色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核心素养的个体能够将知识回归生活主动应对21世纪的社会变革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统筹学校课程建设主体把握课程建设多股力量发挥多主体作用。

  特色课程的建设并非某一主体的权利或义务而是多股力量的思想融合与结晶即课程建设应是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过程然而这一观点在前两轮的创建实践层面上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本轮创建中,我们如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则必须统筹课程建设的各个主体提高家长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群体独特的作用校长作为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应积极跟进教育发展的前沿了解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新世纪的发展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求从而以一个引领者的角色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全校师生的创造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家校联盟共同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应该认识到自身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更应是学校特色课程的研发者评价者课程建设的主体

  因此教师应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坚实基础许多学识渊博的家长群体自身具备良好的素养这对于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最终实施的群体是学生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发表看法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群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在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力量的汇聚下基于核心素养建设的学校特色课程将为学生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革提供更为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调整学校课程建设结构注重课程相互渗透实现基础与特色课程相结合。

  在现阶段学校课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基加特(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将逐渐替代传统教学的课程设置这既实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基础课程作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学生需进行学习的基础性的必修课程它比较稳定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回归基础特色课程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是对基础课程无法实现的空白层面的补充是对基础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在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的结合过程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融合与渗透构建课程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打破泾渭分明的课程界限使得课程之间紧密联系消除各自孤立的状态在特色课程体系统整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课程间若不能实现有效结合与共融那么课程界限将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学习也将处于分裂的状态因此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特色课程必须实现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结合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课程间的联系实现课程的整合

  (改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现建设质量精简已有的学校课程开发高品质的校本特色课程。

  如果我们只是聚焦在学校特色课程的数量之多那么它并不能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基础其杂乱反而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个体的整体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的指向下根据学校新制定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已开设的学校课程进行质性和量化的评估总结课程开设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系统化的精简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基础将相关课程进行合并削减浪费时间且实质影响较弱的课程保留实质影响较大的、高品质的、指向性明显的素养内课程真正实现特色课程的丰富而精致从而改善活动多课程多效果却难以体现的矛盾现象使被保留的特色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使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另外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进行针对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时俱为学校特色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

四、特色学校创建特点

  (一)多元课程成为特色课程实施的载体

  “核心素养”的发展涉及到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的六大要素。所以我们在本次第三轮创建中,在前两轮创建过程中着力打造科学教育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必须统整人文教育、艺体教育等多元教育课程的构建和发展,课程的实施仍然强调“探究、合作、自主”,课程的内容仍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能使特色课程体系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更能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

  (二)强调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课程实施的保障

  一门特色课程的开发,其每个环节都需要首要课程领导者——校长的课程领导与组织引领,在“提炼——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形成可以延续、固化的课程开发成果,保障特色课程的后续常态实施,校长是特色课程实施的最重要保障。从前两轮创建的经验来看,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中,学校的,领导着全体成员塑造学生的愿景,凝练“学生核心素养”;引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和强调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学校相关人员参与学校特色课程规划的机会;提供课程参与人员接受专业培训与指导的机会;确保课程实施最终的目标实现等等。所以在第三轮创建中,我们仍将坚持校长的课程最高领导力。

五、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施组织

1、学校成立第三轮特色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色建设工作的领导,负责特色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的总统筹、总动员、总协调,制定工作标准和总体规划。

组长:校长兼支部书记

副组长:副校长、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组员: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人事干部、总务主任、团队干部、科研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2、专项资金的管理

大型物资采购,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再按相关要求进行采购。

成立专项资金独立帐户。

加强领导,接受教师、群众监督。

资金的使用纳入校务公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