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实验学校

如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2014

10/11

来源 I 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实验中学

2014学年科研培训材料001

主题教研专题培训材料

各位老师: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建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主题教研机制,是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是教研方式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精神,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主题教研活动。为了使老师们对主题教研更进一步了解,进而使我们的主题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我们特组织本次培训活动。

一、什么是主题教研

    所谓主题式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帅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主题性教研,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

二、主题教研特点

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

 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对在职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概念,理解概念,并把这些概念转化为教师的内隐语言,提高自身的智慧技能。

或许因为故事的主角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教师们发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原来自己身上也有,大家顾虑没有了,对话变得畅所欲言,大家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使得每一位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以及值得尊重的理由,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可能导致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问题的生成使得校本教研的实际内容有了保证。

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卷入,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教研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4.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因为亲自参与了、实践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体会,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的主题教研就不再是个别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的“专利”,使得广大教师不再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游离于具体教学实践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就能逐步形成。

5.源于需要并充满期待的教研方式

有效的,有质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所需要和所期待的。从主题教研的整个过程看,它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的,要进行大量的教师访谈;要对教师们可能有的收获有所规划;要设计好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要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三、主题教研过程

    发现主题——实施——深入研究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要善于发现问题。确定教研主题有以下标准: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师问题的层次性及需要解决主题的特殊性;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

    2、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

    这个教研主题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的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也可以两个教师承担一项分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3、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试验前学习,为试验作好准备。查找有关资料,筛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学习一些与研究主题接近的理论、经验。对自己承担的分题作出设想,确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法。这些通过主题教研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阶段,主题教研组长要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研讨会上要谈对自己所研究的分题的设想、研究方式、查找到的资料等。并对其他分题展开讨论并加深认识,相互交流,相互评议。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为下一步组织主题研讨课作准备。

    4.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课堂是研究过程的主战场,试验场。教师要思考在研究中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来对预设进行验证。因而,教研组长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根据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深入研讨,征求意见。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进行试验。实验教师在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材料积累,为解题报告提供真是有力的论据。   

    5.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哪些成果,对成果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怎样进行。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的行动学习,是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的培训方式。

    6.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

讨论是有效的教研活动,然而行为跟进更重要,它需要使行动具体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有书面总结,对以前的试验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对以前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试验及时发现问题,预想解决措施。“预想——试验——总结——再预想——再试验——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四、主题教研活动规范

一切教与学的基础都是基于问题。主题教研活动主要围绕教学六个领域中问题的解决,即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知识与能力,在五个方面展开主题教研:

1.研究主题的选择。研究要从问题入手。确定的研究问题要具体明确。问题从哪里来?可从学生问卷中来,从教师提案中来。可从教学“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过程与结果、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方式与方法”六个方面寻找问题?在这个环节要明确①教研主题产生于怎样的背景之下?②教研主题通过怎样的途径提炼而来?③问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如何?

2.研究形式的选择。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组织教师学习、商讨、设计、观察、展示、分析讨论。集体备课、观察和讨论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发挥集体智慧,集体研究如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要明确①为什么选择这种研究形式?②选择这种形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③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该怎样书写?在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及流程方面怎么把握?

3.操作方式的选择。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总操作方式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什么方式和程序组织教师开展学习研究,如何能更好地“以问题为话题”调动大家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要思考清楚这两个问题:①为什么选择这种操作方式?(自主、合作、探究)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开展课堂观察?(学生精力分配、学生提问答问情况、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行为分布等)   

4.反思形式的选择。反思要“基于问题展开”。试图回答四个问题:①课堂是否按照教学设计推进?②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要解决问题的目标?为什么?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④从这一个特殊课例得到了什么样的一般规律?反思的形式,可以是教学叙事,可以是课后随笔、课堂实录,还可以是教学案例,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注意思考的方向——基于教研主题,基于教学过程,基于学习问题,这就是回归教育本位。

 5.研究效果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指向问题是否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与文化建设及评价活动本身。力图回答四方面问题:①借助教学检查和评价结果反思解决问题措施的有效性,及问题是否解决。获取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②教师在观念、心态、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有哪些收获?③制度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比如教师培训、教学设计前置、主题教研及观课反思制度等,如何逐步形成和完善这些制度的?④效果评价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真正发挥检测的督促行为、发现问题、反馈效果等作用。坚决摒弃不加选择不讲质量的敷衍。  

综上所述,我们的主题教研是问题教研,分别对应五个方向:研究,“从问题入手”;设计,“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以问题为话题”;反思,“基于问题展开”;检测,“指向问题结论”。同时,它也体现了教研的五个回归:回归本源,回归本体,回归本质,回归本位,回归根本。

五、开展主题教研的优势

1.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学习、思考,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能力。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团结在一起,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

2.有了主题,教师承担的任务、研究方向明确,就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查找资料,阅读书报,教师之间就得相互借鉴、交流,教师就自然地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主题教研针对性强,它针对的是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容易引发教师探索,能启发大家思考,激发集体智慧;缩小了以往教研活动弄虚作假的空间,消除了表演、做秀的现象。注意要精心策划,设计好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

4.由于主题教研将全学科教师联合起来,便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术氛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能得到发挥。

5.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主题,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逐渐向科学有序方向发展,使校本研究形成系列化,有利于优化教学工作,打破了以前教研的单一形式,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6.主题教研,使本校的教研活动主题明确,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校际教师的研讨、交流、有了共同的话题,有利于优势互补,改进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7.主题教研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六、校本主题教研评价

校本主题教研的评价要突出以下原则:

1.过程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者必须参与到校本主题教研的相关活动中,结合听课、主题研讨进行分析评价。

校本主题教研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它的乐趣在于每个人都经历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获得共同提高。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以建设性的方式渗透经验并进行学习,关注点从形式走向本质,从课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细节,有可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建设性联结”,使现实的教育教学行动更加有效。它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是对教研方式的一次变革,更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加油站,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助推器。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