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来源于付出
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 代莉娜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因为有孩子们的陪伴,所以让我的生活变得单纯而快乐。2005年9月,我担任了一(2)班的班主任,并任教语文。对于学生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正
班上有个男孩儿叫卢军。他是个成绩很差的孩子,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母亲早已和他们断了联系。父亲文化程度很低,整天游手好闲,对他的学习不闻不问。卢军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和同学接触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然而,父母不管,我来管;父母不教,我来教。我不能放弃他,因为我的放弃意味着他的毁灭。从和卢军的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一直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妈妈不要他,爸爸不管他,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她,十分自卑。针对他的思想,我提出同s交朋友,对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逆境出人才”,“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只要他举手了,我准是第一个让他发言。我还时不时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加强他的自信心。
我杜绝他不写作业或乱写作业的不良学习习惯,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使他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
有的老师问我累不累?累,的确很累。但我一直相信做为一名负责的教师,必须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如今,卢军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学校经常提到要帮助“三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行为困难学生。如果说卢军是学困生的话,那下面谈到的张雯则属于经济困难学生。而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更ё乓欢问?痔厥獾娜松????/SPAN>
张雯很可怜,父亲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这无疑给张雯幼小的心灵沉重的一击。还记得她父亲去世的当天,她没有来上课。当我拨通其母亲的电话时,电话机里传来哽咽的声音:
“代老师,张雯的父亲过世了。她今天没办法来上学,我得跟您请个假?”张雯母亲的声音听上去是那么的微弱。
“好的!你们就安心在家吧!不要太难过,孩子还需要你照顾呢!”我的话语很简短,但是我此刻的心情十分沉重。
傍晚时分,街道上略显昏暗。我带着悲痛的心情来到了P雯的家里。推开门一看,只见雯雯呆呆地坐在床边,似乎没有在意身边的一切。此时的亲友已经渐渐地散了,只剩下几个守夜的人。我上过香后,便轻轻地来到了她的身边。
“雯雯,你还好吗?老师来看你了。”我关心地说。张雯突然回过神来,浑身像触电般颤抖起来。我连忙把她抱入怀中,安慰道:“孩子,别怕,有我在!”
张雯嚎嚎大哭起来,问道:“老师,爸爸还会回来吗?”
面对这样一个还不是很懂事的孩子,我只能给她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爸爸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他会在那里永远祝福你的。”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中,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但内心的感同身受让我停住了脚步。
房子的远处传来火车的长鸣。我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逝者的离去固然令人伤痛,但生者必须学会坚强。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张雯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妈妈没有固定的工作,加之是外地户口,因而她们的生活也就没有了保障。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我总是打从心里的怜爱,忍不住去关心她:我向学校申请为其减免各种费用;我还经常到她家里去看望她,送给她小礼物;在生活中、学习中都给了她无微不至地照顾……
在班级中,有时会有孩子嘲笑她没有爸爸,我总是对那些不懂事的学生进行教育;有时会有孩子嫌她穷,但我却表扬她“人穷智不穷”。张雯的身体不好,妈妈总是要给她送药,我也会借着机会和家长沟通。渐渐地,学生们都很关心她的身体,关心她的学习,就像我关心他们一样。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朋友c教育他们要心中有他人,要学会分享快乐;我还经常发挥学生的力量,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的学生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再需要我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反而帮我分担了许多,同时也带给了我许多惊喜。
2009年的
早上进教室,一盒蛋糕已赫然摆在了讲桌上,班t一使眼色,齐刷刷一声“老师生日快乐”,着实震撼人心。
不一会儿,黄馨华和李泽华给我们两位老师戴上了两顶“皇冠”,还请我们到“主角专座”上静心等待。只见班长潘黎姿开始声情并茂地主持了;紧接着,朱铭?,诗朗诵;刘柯江,说感谢的话……全班同学排着队伍给我们送上了小礼物,还送上了祝:语。看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曾经有好几次,我都强忍着泪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发表感言时,我略显哽咽。
孩子们喊着催着让我们点蜡烛,许愿,吹蜡烛,切蛋糕,我陌生、笨拙而又幸福。31名同学和我们两位老师合计33人,一组分得了一大块蛋糕。五位组长每人托着一块蛋糕,让组员们挨个切着吃,吃态各异,但是一色的兴奋喜悦。他们的大笑如山洪般冲溃了我表情的堤坝,我的笑也奔涌而出,汇在一起,冲走了学习的疲乏,冲走了课业的负担,冲出了33颗心共通的单纯和真挚。
那是我第一次和学生们一起过生日,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此刻他们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了。
……
去年的6月底,这群可爱的孩子离开了母校。其中有太多美好的瞬间来不及讲述。我们有过欢乐,也有过不愉快,如今都化成了不舍。在学生的眼中,我开明、可亲但又严格。而在我的眼里,他们天真、可爱。在这几年里,他们发生了许多d转变:学会了与人分享快乐;学会了更好地为人处事;更学会了感恩……
那个6月很伤感,但也令人兴奋。怀揣世博梦想的我和同为教师的丈夫一起踏上了世博志愿者的工作岗位。我所在的行知公园站是个外建站,条件非常艰苦。七月骄阳似火,无情地烧烤着每个志愿者的身体,对刚刚怀有身孕的我来说,这种感受更是难熬。连续14A半天,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汗水、微笑、毅力为游客和居民们热情地服务着,这段日子让我感到快乐无比、意义非凡。
我洒下了幸福的种子,也收获了幸福的果实:2010年底,我先后荣获了“宝山区世博工作优秀个人”和“宝山区青年世博之星”的称号。今年的2月,我的小宝宝出生了。我和丈夫都非常高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世博城市服务站的那段经历让我回味无穷,而学生带给我的感动更让人无法忘怀。我想,老师的付出是给予学生的最美好的东西,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孩子们能在这个“爱”的大背景下茁壮成长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