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剖析,放飞思维翅膀
——“思维训练营”活动项目案例
大场中心小学欧阳敏惠
【活动背景】
广义的数学练习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习题,课后布置的作业、以及阶段性的测试题等,解答这些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耳边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抱怨:“这些学生怎么这么笨的啦?!明明做过的题目,讲过、订正好的,再做,照错不误!”、“唉,真是白天白讲,晚上瞎讲……”;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学生的练习情况有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少学生解题往往陷入“错了订正、再做再错、继续订正”的怪圈,有效性缺失。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不高,完成练习也好、订正习题也罢,只是一昧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套用一定的解题策略,来完成一项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学生并没有意识要去评价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反思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寻错误产生的原因。那么一旦出错了要订正,也只是再次重复“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套用一个解题策略,来完成一项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这样一个过程,而对于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如何避免此类错误”一概不会予以考虑。因此,练习时一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活动开发】
1、内容板块
线下:
(1)教师搜集和整理学生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例,开展错题归类与错因分析,并针对学生典型错例,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学生开展练习错误“交互剖析”,参与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调整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2)选取实验对象,共同讨论设计“作业错误情况记录分析表”(计算类、应用类、概念类、图形类、统计类……),并指导学生参与作业错误情况的记录与自主剖析,开展习题错误原因的“说错”训练。
设计使用学生个案跟踪记录册,及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过程变化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量化依据。
线上:
教师搜集和整理学生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例及历年来练习中出现的经典好题,构建数字化好题库与错题库,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含有趣味性的积分形式,吸引学生进入好题库自主选择强化练习,进入错题库开展错因交互剖析,寻求提升学生元认知的可操作性方案。
2、悦趣体现
运用网络在线的形式,分设“数学小门诊”与“IQ挑战区”两大板块,结合“学生自我展示”、“作品交流”、“快乐排行榜”等栏目,丰富学生感官体验,从而让学生从反复枯燥的习题训练中脱离出来,增强他们对于错题、好题训练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习进步的效果。
3、潜能开发
在“IQ挑战区”板块中,教师会从很多资源里选取一些经典的好题提供给学生们进行在线挑战,这些好题往往是有多种解题方法,甚至多种语意理解,答案可能也不是唯一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在“作品交流与研究”板块中,学生们提出对于某道题的各种疑问与解答,分类讨论的思维训练大大的提示了学生的逻辑缜密能力与发散性思考的习惯。
4、技术手段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答题,问题,讲题,论题的一系列纠错提高的内容,通过教师在“数学小门诊”以及“IQ挑战区”两大板块中提供练习题,学生答题并回复,乃至互相交流讨论的手段,达到练习提高的目的。
5、组织形成
“思维训练营”的组织行程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线上与线下,分别包含基于互联网的在线阅读、练习、互动的形式,便捷迅速,易于操作;线下则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以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互动娱乐活动,加强学生沟通社交能力。
6、评价方案
线上评价----网络共享自主化评价
通过 “快乐排行榜”、“作品交流研究”、“课程评价”和“评分统计”四个板块来落实自主化评价。
①课程评价:应用者对该活动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参与者也可用文字抒发感想。
②作品交流:学生自发的对某样作品发表评论。
③快乐排行:根据点击率,网络评价系统进行自动排行。
④评分统计:采用星级制,欣赏者根据活动作品的情况点击小星星即完成评价。
同学们激动而热切的目光,流露出对攻克一道道数学难题的努力和期盼,与其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星星,倒不如说是大家通过解出数学趣题而获取了满足、自信和喜悦。
线下评价----绿色指标量化评价
通过“快乐数字空间体验宝典”这本学生手册,从“快乐指数”、“自信指数”、“创意指数”、“达人指数”四项指数进行绿色指标量化评价,大家忙着数自己手册上的指数,尽情回味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乐趣。
【活动现状】
1、进展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思维训练营”已经初具规模。经常回答教师提问或者经常发帖讨论的同学占到全部人数的60%。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在网站上出现过的典型错题再次发生的概率已经明显大幅度减少,说明学生们真正的从该项活动中受益。
2、活动效应
“思维训练营”的出现弥补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盲点,即元知识的教育,元知识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中国古代亦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的教育理念,教会孩子如何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是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思维训练营”通过网络这个便捷的方式,制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极具趣味和强烈互动的学习状态,把握了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减少重复性错误再次发生的可能。
IQ挑战区截图
1、学生个案
班级中的陈嘉豪同学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大家交流,上课举手发言也不多,平时考试中经常因为粗心而导致无法考到满分,他家长十分着急,但又对于自己孩子这样内向的性格无可奈何。我了解到因为他性格内敛,比较害羞,不太敢当众发表言论意见。在“思维训练营”上线之后,我鼓励他先从虚拟世界开始于小伙伴们交流,果然没多久,在几次网络互动之后,现实学习过程中我也见到他愿意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思维训练营中的挑战题了,这一改变增加了他的自信心,使得他的性格也更加的开朗。
2、主要成果
针对每一个年级,分设“数学小门诊”错题集以及“<SPAN lang=EN-US>IQ</SPAN>挑战区”好题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思维训练提供了题库。
学生作品展示板块中,同学们积极互动,饶有兴致的对老师提出的难题错题进行思想交流,增加了对题目的理解,展示自我风采,增进同学间的情谊。
【活动感悟】
重复是记忆之母,我们反对是大量的,无效的,无目的重复,如果没有错题管理,那么学生的重复很难做到有效,及时,学生更不善于自行组织有效重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训练营”对学生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重复:首先要做到时间间隔科学控制,利用记忆的规律,科学安排时间进行测试,有意识安排一些学生常错的内容,通过几次测试达到巩固一个或几个知识难点的目的。其次是测试范围合理控制:学生的知识内容需要有效重复的,按一定的分段时间,根据错题的评价情况,有效合理的控制。第三是测试对象精心选择:有些测试不必全班进行,只要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即可,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知识管理是教育中一个全新的探索领域,近年来人们初步探讨了在教育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但是实证性的研究并不多见,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知识管理研究尤少。错题管理作为学校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不失为一个中国本土化的研究课题。加强错题管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解题能力、促进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