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宝山区牡丹江路301号
电话:021-56164386
邮编:200940
邮箱:bscrzz@163.com 网址:www.school.bsedu.org.cn/bscrzz
公众号:bscrzzwx(宝山成中)
示范创建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创建

2016 年上海市老年教育示范点创建--共和十一居

时间:

2017-

05-25

来源:宝山成人中专

 “十大”课堂成为乐龄人的精神家园

——共和十一居创建上海市老年教育示范学习点汇报

 

宝山区高境镇共和十一居在开展老年教育的各项工作中,严格按市老年教育示范学习点的标准,规范运作,勇于创新,逐步形成符合本小区居民需求的“十大”课堂,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一、紧跟时代发展,溯源头,促和谐

共和十一居民区成立于2001年4月,辖区面积18.7万平方米。由六个地块组合而成,居民住宅楼147栋,住户2574户,常住人口3684人,流动人口3127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千多人。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较为错纵复杂的历史性矛盾,居民成分中有本地民主村村民,有来自市中心城区动拆迁的居民,也有购置商品房入住的居民,如何搭建各种平台满足各类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成为社区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宝山万达广场、城市新汇、绿地集团等在小区周边的落成崛起,共和十一居逐渐成为高境镇西部发达商业圈的一部分,加之原有的共和新路共康路地铁站、新江公司以及毗邻的沿街商铺,使小区周边形成了宝山西南角独特的繁华区域。周边日新月异的环境变迁使得社区的文化建设必须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居民们逐渐体悟到老年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居委两委班子也开始将发展老年人的各类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社区的关键切入点。

二、加强组织管理,强基础,拓思路

1、组织保障,推进有效

随着各居委标准化学习点建设的不断推进,共和十一居成立了学习点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安排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学习点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学习型街镇创建,学习点标准化建设作为居委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列入居委年度计划。

2、经费有力,运行规范

明确专项资金,用于学习点建设和日常活动的开展,确保工作健康运转。年度教育实用经费占居委工作经费的30%以上,用于发展学员开展各类学习、讲座、文艺活动等。

3、制度引领,有章可循

在高境镇教委的重视和指导下,共和十一居按照市、区居委居民学习点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制定学习点管理办法、学员守则等,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有章可循,依章实施,档案材料翔实、归类合理,条目清晰。

4、设施完备,环境育人

共和十一居原有的老年活动室建于4719弄161号,内设舞蹈排练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电脑房、图书室、会议室、多功能教室等共计236.22㎡。2013年,在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又将居委会西侧157.08㎡的库房改为活动教室,于2014年正式建成,作为“共和十一村居民活动中心”,包括排练室、图书室、乒乓室、会议室、多功能室、老年远程教育播放室等,累计室内总平面达948.58㎡,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环境。

三、兴办“十大课堂”,接地气,广受益

学习点历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探索创新社区建设的路子,通过发展老年教育找到了突破口,兴办了系统化、规模化的“十大课堂”,受到老年居民的一致欢迎。

1、党员政教堂

从2010年开始,每年坚持党员政治教育,邀请了原青海大学教授吴均为义务宣讲员,每年制定全年授课菜单,每次结合党员思想现状,进行政治理论方面的宣讲,上课时党员听讲十分认真,深受党员喜爱。两学一做活动中,吴均今年5月底,编写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点学习要点》,总支购买了笔记本,与学习资料统一发放;各支部基本上把学习资料送到每一位党员手里。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好党员演讲, 这是每年一次的党员自我教育的良好课堂。920请邻近老书记讲了一堂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党员,深受党员欢迎。

2、居民养生堂

2010年11月9日正式启动,为解决孤老及独居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开设了“温馨沙龙”,每月9日组织一次,请专家来为居民讲养生知识,老年人把每次活动视作过节,成为居民科学养老的精神家园。今年中医夏季养生、药膳养生、秋季养生等课程深受居民喜爱,并得到了宝山区成人中专、高境镇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

3、群芳越剧堂

2007年成立至今的群芳越剧堂,每周三、五学练唱,经常自行请外教,风雨无阻。2014参加宝山区家庭文艺演出,自创曲目《漏水》获得第二名,自创曲目《夸夸里委办学堂》参加上海市家庭文明送戏到基层活动,2015年春节张江高科、重阳节长桥敬老院演出,参加2015年高境镇周周演4次。

4、晚霞练歌堂

建于1998年5月的社区合唱团,学员进出累计80多人,目前保持基本保持在20多人,每月周二上午学唱歌曲。2013年,他们参与高境镇养老院慰问活动,2015年参加高境镇周周演18次,每年小区春晚、重阳节、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日演出,为社区送来了和谐歌声,也为老年生活奏响了多彩乐曲。

此外,阿婆亲子堂、布艺堆绣堂、乐乐舞蹈堂、柔力健美堂、太极习武堂、梦翔练球堂,也都成为“十大课堂”中深受居民欢迎的学习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学习乐园。

国家乒乓球队教练梁汉峰担任梦翔乒乓队兼职教练(112402室)。教练乒乓球,大大提升了学员们学习兴趣。

2016年10月太极习武堂正在与呜和亮武学研究会上海分会联合,筹建“吴氏太极辅导站”成为北派吴氏太极在上海的培训基地。

四、立足“阿婆学堂”,老少宜,家和兴

在学习点的培育过程中,共和十一居自主形成了一支名为“阿婆学堂”的隔代教育学习队伍,逐渐成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学习品牌。自2013年7月成立以来,在学习点开起了轮训班,举办“隔代家庭教育联谊会”,定期召开教员学员座谈会,进行学习和经验交流,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星尚”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相继作了报导和采访。短短几年间,“阿婆学堂”团队逐渐成长为2015年宝山区社区优秀学习型团队、宝山区民间社团自主发展基地,已成为社区中老少咸宜、津津乐道的新育儿经。2016年8月团队负责人参加了宝山区组织的优秀团队领袖培训班。

1择优选用,编好教材

邀请经验丰富的早教专业老师和关工委的老同志组成“阿婆学堂”的教员,他们集体备课,反复试讲,形成了教育篇、方法篇、健康营养篇、环境篇等蓝本自编系列参考教材,作为“阿婆学堂”学习的必备教材。 今年开展的“巧妙新型隔代教育”、“亲子游戏育儿分享”、“养成孩子良好习惯”等课程生动活泼阿婆们更加喜爱。

2、抓好规范,严格执行

   “阿婆学堂”,坚持做到“五个固定”,即时间、地点、内容、学员、师资固定。课程安排每月一讲;地点设在居委办学点;讲课内容是自编教材;学员都是“四老”; 师资由早教专业老师、社区教育志愿者组成,由一名从事早教职专职老师马萨长期兼职。

3、观念更新,效果显著

“阿婆学堂”在社区受到“四老”的热烈欢迎,使大多数祖辈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做到不光疼爱孙子女,更重视理性关怀育人,他们不失教育之责,不丢引导之机,逐渐形成了从“看孙辈”向“育孙辈”的观念转变、从“只养不教”向“养教结合”转变、从“重智轻德”向“全面发展”转变,老年人的育孙能力明显提高,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例如:93号的任志康夫妇,对孙女成长非常关注,从孙女出生开始日记,今年孙女已十岁,一本记录孙女成长的《玥玥成长集》今年已出版。一次,“阿婆学堂”请来了育儿专家上课,专家讲课中提到一句:“祖辈带孩子以‘养’为主,以‘教’为辅”,深深触动了任爷爷。他回想起自己抓孩子教育辅导孙女的语文,自己的牙齿掉了几颗,拼音说不准,常常是爷爷辅导孙女变成了孙女辅导爷爷。这次课后,任爷爷开始在“教”上粗线条抓,而在“养”上多花功夫,同老爱人一道把饭菜弄得美味可口。从前是四个大人抓孩子的功课,常常搞得孙女很反感,现在把抓孙女学习的任务交还给儿子儿媳,情况大为改观,祖孙之间关系也更亲了。

学习点的创建工作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繁荣社区文化、推进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我们将按照示范点的创建标准,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办好“十大课堂”,不断注入学习元素,深化社区学习品质,让居民们能学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居乐业、共享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