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在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周学习系列活动。
“保密工作离我们有多远?”“学生也能参与国家安全守护吗?”带着这些疑问,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们在全民国家安全周期间,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保密课”给出了答案。近日,学校通过“理论讲座+现场研学”双轨推进,引导青年学生从“保密知识学习者”变身“安全防线守护者”,让“国家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
一、理论课堂:从“小故事”讲透“大责任”,解密保密工作的“青春关联”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某大学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军训场景,无意中暴露了军用设备细节……”团委老师以贴近生活的故事开场,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这场以“保密工作与你我的明天”为主题的讲座,打破了“保密是大人的事”的认知误区,用“接地气”的表达让严肃的国家安全话题与青春成长同频共振。
(一)揭开面纱:定义“保密”的“国家分量”
“国防部署图纸泄露可能导致军事行动受阻,经济数据外流可能影响产业安全……”开展讲座的团委老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详细阐释国家秘密的定义与范畴:“看似抽象的‘保密’,实则关系着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等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你刷到的一条‘内部消息’、随手拍摄的一张‘风景照’,都可能成为泄密链条的一环。”
(二)敲响警钟:小举动背后的“安全蝴蝶效应”
“以为只是‘分享生活’,却可能成为境外势力的‘情报源’。”讲座现场,老师播放了多个真实案例:有人因拍摄港口军舰发朋友圈被约谈,有人因转发“内部文件”截图被追究法律责任。“信息时代,泄密成本更低、渠道更隐蔽——一张模糊的军事基地照片、一段未经核实的‘内部数据’,都可能通过网络被拼凑成危害国家安全的‘拼图’。”老师特别强调,保密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保密法》《国家安全法》明确的公民法定责任,“年满16周岁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法律红线绝不能碰。”
(三)青春行动:学生的“保密责任清单”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能为保密做什么?”老师给出“四步指南”:
守好“嘴”:不在奶茶店、朋友圈谈论家长工作中的机密内容,对陌生人询问“军事基地位置”“科研项目进展”等敏感问题,坚决说“不”;
管好“手”:游览景区时不拍摄“禁止入内”区域,收到不明链接不点击、可疑文件不转发,发现手机里的涉密内容第一时间告诉老师;
用好“脑”:警惕“高薪兼职”“免费调研”陷阱——境外机构可能用“拍政府文件换报酬”“统计敏感数据给补贴”等套路套取情报,不合常理的“绝对保密”要求,一定是危险信号;
学好“法”:主动了解法律条文,清楚“泄露国家秘密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做知法懂法的“明白人”。
“原来保密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我们每天都能践行的‘小事’!”23级机电班李同学在笔记上写下感悟。
二、现场研学:打卡“保密知识长廊”,让安全意识“入眼入心”
走出教室,一场沉浸式的“保密知识之旅”正在校园展开。学校精心制作的KT版展区沿主干道排列,分为“保密历史故事”“常见泄密隐患”“青少年行动指南”三大板块,用漫画、数据、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抽象的保密要求转化为可触摸的“安全指南”。
在“青春誓言墙”前,大家写下“不拍涉密区域”“转发信息先核实”等承诺便利贴,贴成一片“安全守护墙”。最热闹的是“情景模拟区”:“如果网友让你拍摄学校实验室设备发给他,该怎么做?”“发现家长手机里有可疑文件,要不要提醒?”同学们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在互动中明晰了“警惕、拒绝、报告”的正确应对流程。
“以前觉得保密离自己很远,现在发现连‘发朋友圈定位’都可能有风险。”22级汽修班王同学指着KT版上的“社交媒体泄密案例”说,“以后拍校园照片也要注意,不暴露教学楼布局图就是在保护安全。”
教育常态化:让“保密意识”成为青春成长的“必修课”
“国家安全是易碎品,需要每个人小心守护。”本次负责活动的团委老师表示,此次学习周是学校“大安全”教育体系的缩影——除理论与实践结合外,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保密知识竞赛等形式,让保密教育融入日常。下一步,学校将联合社区、公安部门开展“保密进家庭”活动,鼓励学生化身“安全宣传员”,把“守密意识”带回家。
从课堂到展区,从理论到行动,宝山职校的学生们在学习中读懂了“少年强则保密强”的深意:今天拒绝一次可疑的“兼职邀请”,明天就能少一个被利用的“漏洞”;此刻记住一条保密规则,未来就能多一份建设祖国的“安全底气”。当青春与责任相遇,当保密意识融入日常,这些新时代的“保密小卫士”,正用行动书写着对国家安全最质朴的承诺——筑牢防线,守护家国,不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