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案例
劳动意识培养融入班级日常管理的实践探索
——人性化5S管理
一、问题呈现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劳动教育号召,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落实“生活教育”理念,深化“德育教育员工化”,同时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在教学改革中落实劳动教育。班级已进入中职三年级,专业课程已经开设过半,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职业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不仅仅是在课程中,而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班级管理发展计划,本学期以班级环境为抓手,把5S职业素养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在对班级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后,制订计划与措施,严格落实车间现场管理模式5S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教育,发现工作开展有些困难,大多同学无法养成5S习惯,个别学生经常不落实,即使亲自督促,仍处于“手里有活,心中无活”的状态,推进效果并不理想,班主任有点骑虎难下。
班主任召集了几名5S做得不够好的同学开展了座谈,并邀请了几位5S落实不错的班干部。“我认为5S搞不搞也没什么关系,并不影响学习,每天放学值日生都要值日,也不影响班级卫生评分”。这个观点提出后班主任不禁想听一听班干部的看法,班长为难的说:“老师定的制度肯定有目的,你们还是照做吧,形式一下”。座谈会结束,班主任感觉大家似乎都认为5S管理制度是剥夺自我时间而产生负面情绪。
二、原因分析
为此班主任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是否出现了问题,实施5S管理,目的是育人,希望他们能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今后更快适应企业管理,但不仅没有得到同学们的充分理解,连班干部都认为是形式主义,不愿意真正参与进去,管理模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换位思考,5S是企业管理模式,学生并非员工,推行遇到阻力实属正常。
无论是管理企业员工还是管理学校学生其管理对象都是“人”,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管理哲学中人的生理层面、心里层面和心灵层面自然属性分别为拥有快乐、得到尊重以及有长久的目标,应该通过褒扬、激励和提供机会等去实现。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的计划、激励、绩效评估等环节,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就是可以借鉴的。回到问题中,效仿企业推行5S实现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没有问题,但为了管理目标把学生变成机器就违背了人性自然属性定律。学生管理应当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地位,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能动性。
基于此,班主任认为自己在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注重管理活动而忽视了管理育人
管理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学生不是员工,更不是机器,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没能在主观意识上加以理解,确信管理制度是合理的、有价值的。
(二)没有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
管理中强推5S管理制度,忽略了人性的自然属性,管理中未能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解决措施
(一)转变工作思路,采用人性化管理
不再强制执行5S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激励手段,提供成长机会,在管理中发挥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5S管理活动中有获得感、成就感。
(二)改善推行策略,实行“小先生”制
明确5S的目的、效用、推行要领及其意义,同时开展“小先生”制。倡导人人做好5S制度的宣传员,人人成为“小先生”,学生既是5S制度的深度学习者,也是5S制度的传播者,推动班级5S管理制度形成,促使5S活动向"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演变。
(三)结合专业特点,建设班级文化制度
1.采用目标考核机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把学生德育记分册做为虚拟工资存折。学生参与制定管理细则和管理目标,形成自主管理。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等可根据考核绩效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分配,采用正向引导和激励的措施。
2.打造样板区域:选用汽修实训中心作为示范区,组织学生对汽车实训中心进行美化和清洁,创造优美实训环境,形成良好工作制度。汽车实训中心已成为学校实训室展示标杆,多次接受各级来宾参观,学生成就感满满。
3.形成岗位调研制度:学生参与专业特色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中定期开展岗位调研任务,通过走访汽配城、快修店、4S店,针对5S管理活动开展调研并在班级里分享,一起感受和思考5S管理在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
4.制定岗位实践制度: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运用校企合作资源,根据学生职业目标为学生搭建周末岗位践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切身体会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在价值观上认同5S,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成效与反思
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最有体会的是每天卫生值日工作变得轻松许多,班级十项评比月月获得卫生教室称号,创建核心价值观教室评比活动中更是获得全校二等奖。每周同学们都争先去汽车实训中心,通过打造实训好环境给自己“涨工资”,令人惊喜得是经历过企业实践的同学还能为实训室的整理与布置出谋划策。
在管理中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管理气氛和谐融洽,慢慢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树立了班级的良好形象。班主任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管理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有待加强,还需不断学习和转化以实现为我所用,使管理育人工作科学化、效率化。
五、规律提炼
管理学生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最终会走向工作岗位,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直接将企业某一项管理制度硬搬到学生管理中去。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和管理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与学生管理方法合理的融通,才能逐步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进汽配城调研活动
活动时间:2022年9月
活动地点:江杨汽车产业园、宝车荟复地、一通汽配城
参与人员:20级、21级贯通班学生
活动内容:汽配城调研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九月份开展了学生汽配城调研实践活动。通过组织此次活动,进一步探索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和实践方法。
本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主要从前期走访调查和后期思考研究两个方面展开。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调研了宝山片区几个大型汽配城,汽车配件能够联系到专业课程,并了解了汽配市场相关的大量知识。通过思考研究,分析了汽车配件市场的现状与前景,感受到了行业人员的专业性和辛勤劳动的品质,为后期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了一定基础。
实践团详细规划出行路线,制定好访谈稿,并提前查阅资料了解江杨汽车产业园、宝车荟复地、一通汽配城的基本情况,设计制定调研内容和访谈提纲。实践团队乘坐公共交通和步行到达各市场,一路发现周边存在许多品牌的4S店和快修店,他们在选址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与店内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了他们日常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所有配件都需要按零件号分类摆放并录入电脑,这些配件主要销往周边各店,随着电商的发展,他们也开始在网络上销售配件。
实践团队还随机走进了一家快修店,维修人员正在进行刹车片更换的作业,动作一丝不苟且迅速。最后维修人员还同实践团队进行了交流,维修师傅说:“刹车片属于制动系统,与车辆行驶安全密不可分,所以在保养中一定要检查仔细,更换时更要规范操作。”当得知实践团队都是该专业学生时,鼓励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勤动手,能吃苦,在专业上有一番作为。
通过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思考和研究,实践团队都感觉到收获颇多。汽车零部件向专业集成化、模块化发展,单个模块组件替代多个零部件,反映出科学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的发展。传统汽车配件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少,新能源汽车配件需求越来越高,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向新能源市场进军的筹备及决心。同时实践团队被汽配人员和维修人员对待工作的专业态度和劳动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立足专业领域的决心。
“比学赶超当先锋”系列主题活动
——学长大讲堂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9日、25日
活动地点:淞发路885号
出席人员:顾海波、周唐彧奇、200232、200233班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学长大讲堂
2022年11月19日、25日,宝山职校汽车科开展了“比学赶超当先锋”之“学长大讲堂”主题活动,本次学长大讲堂共分为事迹宣讲、经验分享及提问答疑三大环节,由2019级在岗位上获有成绩的实习生代表王洋、张天驰两位学长主讲,向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
在经验分享上,学长王洋和张天驰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学长王洋向同学们讲述了奔驰维修车间的工作经验,学长张天驰向同学们讲述销售部门的工作经验,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不同岗位的两人都是从对汽车行业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学有所成,成为公司实习生中的佼佼者,两位学长一路前行,一路成长,终不负自己的抉择与众人的期望,同时两位学长告诉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好好学习专业技术,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们有所借鉴,进而成就各自的成功,只要学弟学妹们能朝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的做好该做的事,那么成功就会近在咫尺。
学弟学妹们将学习上的阻力与将来实习工作上的疑惑以提问的方式向两位学长进行交流,两位学长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为学弟学妹们指点迷津,助力学弟学妹们在学汽修技术的路上更加顺利。两位学长的成长经历,见证了他们从稚嫩到成熟、从平凡到成功的蜕变历程。希望宝山职校的每位汽修学子能认真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漫漫奋斗历程的尽头终将是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