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案例:细心呵护 静待花开
家庭教育案例:细心呵护 静待花开
来源:
时间:2022 08/24

细心呵护 静待花开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张毓

一、案例概述

小曹,男,18岁,本地学生。入校时的成绩在班级倒数。高一刚开学的时候,在他本人的积极要求之下,他担任了班级的劳动委员和心理课课代表的职务。但是没过多久,他向家长提出要退学。经过多番思想工作,家长、班主任及班级同学共同劝说之下,他留了下来。高二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前,他再次向家长提出退学,并拒绝来学校上课,甚至不愿意回家。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劝说,他参加完学业水平考试后,回到了学校。高三开学的前一天,他突然打来电话说,这次真的不来上学了……

二、案例背景

小曹家境优越,独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为转业军人,初中毕业后参军,一直遗憾自己学历不高,对小曹寄予厚望,要求他一定要考上大学。小曹在父母的影响下,深知学历的重要性,但囿于能力有限,学业上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进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进入中职后,他原以为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却发现还是无法跟上班级同学的学习节奏。已经比父亲还高的小曹决定用“退学”的方式进行反抗,至于退学后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爸爸初中毕业,现在也混得不错,我怎么可能过得不好?”

三、案例分析

从表面上看,小曹同学是在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究其根源,其实是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他认为自己无法实现,而选择了离开学校的方式来进行逃避。如果就此同意小曹的退学要求,对还有一年就能完成高中学业的他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如果依然不同意他退学,继续沿用之前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劝说的方法,对现在的他未必有效,反而有可能再次激化矛盾。孩子的心结在于与家长的沟通不畅,要解决问题也必须先从家长这边入手。

四、教育指导

1.各退一步,寻求“双赢”

与小曹同学的家长联系后,家长表示对孩子已经无可奈何,但还是希望他能够留在学校里,跟随同学们一起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而小曹明确表示,如果让他来学校上课,他宁可不回家。在这种情况下,我向家长提出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回家,保证他的安全。与其逼迫小曹留在学校里读书,不如各退一步,让他与就业班的同学一起外出实习,这样至少孩子还能保留学籍,以后还有参加高考的资格。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小曹的家长最终同意让他参加实习,由家长出面,帮他找了一份平面设计的工作。而小曹也终于得到了他理想中“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生活。

2.离校不离班

小曹与班级同学关系一直很好。离开学校参加实习后,他恢复了往日开朗的样子,经常在班级群里和同学们聊天。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专业上的问题,当他自己无法解决,而班级同学却能利用专业课上所学的知识帮助他的时候,他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高三的复习资料,我总是会刻意在班级群里发上一份,便于他复习。等到高考报名的时候,他主动找我了解高校招生的情况,还自己买了复习卷,在家做题。终于,在高等专科学校自主招生考试中,他顺利考上了大学,成为梦寐已久的大学生。

五、反思与感悟

1.细心呵护,静待花开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性。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正视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本人的情况,因材施教。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开放,但只要我们为它们作好充分的准备,细心呵护,相信所有的花都会有怒放之日。

2.同伴引领,事半功倍

纵观小曹的高中三年求学生涯,同班同学对他的同伴教育功不可没。无论是高一、高二时的退学被成功劝回,还是高三离校实习后的奋发向上,都建立在他和班级同学的良好关系基础上。高中生的思想比较独立,相比父母和老师,他们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意见。建立一个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班集体,再由这个班集体来带动个别同学的进步,往往比父母和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