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宝外小初衔接活动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探索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路径,5月16日下午,上大宝外开展“素养导向下的浸润式数学课堂”专题教研活动。
活动以爱燕老师执教的《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为范例,通过课堂观摩、跨学段研讨与经验分享,教师们共同学习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浸润:课堂实践彰显素养导向
金爱燕老师执教的《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以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起沉浸式学习生态。教学中,她以“问题驱动”贯穿全程,通过“正方体拼搭”、“涂色规律探究”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组合作模式贯穿始终,从任务分工到成果分享,每个学生都深度参与思维碰撞,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面对抽象的“隐藏涂色正方体数量”难点,金老师借助动画演示、分层提问等策略,将抽象问题具象化,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数学表达能力。
二、学段对话:跨年级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在课后交流环节,小学教师张奕彬老师、柏天华老师与初中教师郜文昊老师、解永强老师围绕“素养导向下的浸润式课堂差异与共通点”展开深入探讨。
小学部两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表示将借鉴金老师的“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模式,在图形认识、时间认知等教学中设计趣味探究活动,逐步夯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部两位教师指出,初中数学课堂侧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推理的严谨性,而金老师的五年级课堂则以直观操作与全员参与为特色,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为初中课堂优化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参与度提供了新思路。
三、经验沉淀:共探教学创新新路径
小学教导处钱晓敏老师指出在教学实践中要依托教材,找出核心问题,解决空间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金老师的课堂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理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多感官体验的师生活动也才会潜移默化地激活浸润式课堂呈现。
初中数学教研员张洁老师表示初中也可以借鉴小学几何教学的模式,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从具体运算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教学常因忽视认知衔接导致学习断层。结合小学与初中学生认知差异,需针对性设计教学策略,以具象载体搭建思维桥梁,助力学生平稳跨越思维发展分水岭。金老师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意识,值得初中老师学习。
集团特聘专家卢广华校长表示金老师的整节课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字母训练的语言表达,教态十分自然,逻辑思维清晰,课堂以“观察-动手-分析-归纳-推理”为主线,构建完整的思维闭环,体现了素养导向下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为浸润式教学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创新课堂。
金爱燕简介:
一级教师,宝山区“教学能手”,任五年级备课组长、数学教师。上海市教育部“国培计划”学员,宝山区第三期小学数学“青陶工程”学员,现为宝山区“未来学习研究”种子教师研修班坊主。
获奖情况:
2025年,参与第二届上海基础教育年会并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被评为宝山区教育系统“教学能手”;2023年,荣获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化实践应用“先进个人”;荣获上海市宝山区第十五届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撰写《网络学习背景下建构“数学小先生课堂”的案例研究——“小主播”大变化》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在线教学案例二等奖;荣获“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在线教学案例一等奖等。
从课堂到生活,从知识到素养,我们的数学学习不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一场思维与智慧的自然浸润。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理念更新与实践探索的平台,推动数学课堂从“知识传授”向“素养浸润”转型。我们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耕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持久动力,助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