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宝外二年级行知行“第三空间”劳动实践之旅
为积极贯彻劳动教育,让同学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体悟劳动价值,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二年级全体学生于4月24日去往位于宝山区罗泾镇洋桥村的“第三空间”开展“春种一粒粟——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重奏:种下一颗热爱自然的种子
在温暖的春光下,同学们静立于林间或草坪,闭上眼睛,倾听潺潺水声与清脆鸟鸣,感受大自然的呼吸与韵律。随后,同学们举起放大镜,化身“自然小探险家”,沿着草丛与石径,寻找香樟树苗、落叶、野果与斑斓石子等天然“宝藏”,在观察与触摸中感受自然之趣。
第二重奏:超轻粘土冰箱贴DIY
回到凉爽的室内,同学们选取春日最柔和的嫩绿、樱粉、湖蓝等色彩,将超轻粘土捏塑成花朵、嫩芽、蝴蝶或小动物造型,以创意定格春天的律动与色彩。待粘土自然风干后,粘上小巧的磁铁背板,一枚专属于自己的冰箱贴便制作完成,既能装点生活空间,也能留存一份春日记忆。
第三重奏:播种一颗玉米
吃完午饭,同学们来到田间,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种下玉米。春季田间松软的新土,当10℃左右的地温稳定时,正是春玉米播种的黄金时机。同学们戴上手套,用锄头挖一个小坑,种下玉米苗,覆盖细土并轻轻压实,最后浇足定根水,便可坐等春阳下的嫩芽破土而出,见证生命希望的萌动。
第四重奏:观察蚕宝宝,制作蚕丝扇
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着蚕卵于春天孵化为蠕动的蚕宝宝。它们静静啃食着桑叶,吐丝结茧,演绎着“生命的低语”。将成熟蚕茧置于沸水中煮3分钟,浸泡后即可轻松抽取细腻的蚕丝。同学们将扇骨与蚕丝交织缠绕,一把天然柔滑的蚕丝扇便在指尖悄然成型。
上大宝外的“小农夫们”在这春日里的每一次倾听、手作、播种与探索,何尝不是对自然与生命的回馈?愿上大宝外的莘莘学子在“春种一粒粟”的期盼中,播下热爱与劳动的种子,待秋来时,收获满满的喜悦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