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宝外开展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为促进小初教学优势互补,找准小初衔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教育合力,5月24日下午,我校开展了以“聚焦小初衔接,共探教研新路径”为主题的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语文组分会场
中小学语文老师共聚一堂。小学老师从文言文、高阶思维、单元习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顾圣君老师从文言文的启蒙出发,强调三年级要注重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刘晓燕老师则展示了五年级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强调五年级学生需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骆卡娜老师通过实例讲述了高阶阅读能力落地课堂教学的路径,以及作文教学进行写前指导和二次指导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老师主要从综合运用与作文、古诗文教学、现代文阅读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单可新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初中语文综合运用和作文的学习经历、考查形式及教学策略。黄翌帅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初中古诗文考查的范围和形式,并且对于怎么教和学古诗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徐翔鹄老师详细地阐述了现代文阅读不同文体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分享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数学组分会场
中小学数学老师紧紧围绕数学学科中的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大板块进行研讨。钱晓敏老师通过呈现历年五年级分项评价练习中的典型题目,让与会的老师们了解五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与考查形式。沈敏老师聚焦提高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方法。郁芳斐老师就小学阶段统计概率教学板块进行交流分析,依次从教材知识体系编排、课标认定学业要求、五下课例分享、典型例题分析这四个角度进行了逐一分析。朱倩楠老师根据几何知识板块的“点、线、面、体”四部分为分类依据,结合典型例题,为大家梳理了几何板块在小学学段的知识脉络。
紧接着,徐芳老师围绕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这三大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分析了各个年级的“图形与几何”板块在新旧教材中的变化。解永强老师指出初中学生要学习抽样等方法,逐渐形成和发展“数据”观念。杨徐依老师则从课标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并结合新旧教材在代数部分领域可能存在的删减与增添内容,向大家呈现了深入的分析。
英语组分会场
中小学英语教研组以研促教,共同进步。小学英语老师主要从口语、音标、高阶思维画像以及毕业班的教材和学情几个角度进行分享。张凤老师坚持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口语练习。徐蓉老师在音标教学上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陈燕妮老师向初中老师展示了五年级毕业班教材以及学情,从单词、句型、音标、故事阅读以及写作这几个角度并以实例来分享小学毕业班的日常教学。最后,邱芸老师结合近两年的高级思维画像习题,分析考查重点,并对标不同学段目标。
初中英语老师分别从听力、教学、作文以及词汇语法四个板块作交流。王心育老师从初中听力考题和目前听力考试存在问题出发,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朱骏崟老师根据初中阅读题,指出目前学生中常见的问题,从不同题型、难度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王音遐老师根据写作的分数分布以及考查目标,分析了写作流程,指出学生常见问题的同时予以了有效的写作方法。张帆老师从词汇语法的维度,提出学生需要增强时文阅读和原版著作的阅读,通过美文背诵提升语感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最后,学校领导指出小初衔接的方向,也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老师们通过小初衔接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携手共进,教学相长,真正形成教育合力,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彰显着我校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我校将着力打造以衔接力和横贯力为主轴的“小初”衔接教研体系,助力创设学习共同体,以实现人员合作、资源整合、学科融合的一体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