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学评价

2019徐卫明论文

202006/17


摘   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科学视野狭窄、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缺失的现象。学校利用校内外的科技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展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学校形成培育科学小创客的途径和方法:在富有地区特点的生物与环境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课题;在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校本课程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体验创新活动乐趣在生物与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中丰富课题来源在开展无土栽培联合体实践活动中积极研究课题。

通过研究,学生的发现与解决科学问题能力得到培养,涌现出一批会观察、善思考、能研究的科学小创客;同时学校科技教育的实效性也得以提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学校   科学小创客  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  创新小课题

 

   

【引子】有这样5、6个孩子,每逢双休日,无论是寒风还是酷暑炎热,无论是大风还是下雨都活跃在在月浦镇每条环区步道上。别以为他们在玩,其实他们是学校科技创新社团的学员,正在认真地开展科技研究活动。不是吗?经过整整4个月的时间,坚持完成了调查任务。是他们长时间观察宝钢集团、华能电厂、海豹水泥厂等大型企业附近的绿色植物生长情况,提出“月浦地区环区步道是否有能净化空气的植物?”、“污染的空气对植物生长是否有影响?”等问题,并向镇政府绿化部门提出了建议:处于公路旁边的布道多种植一些能吸收噪音或汽车尾气的植物;近工厂或环境较为特殊的地区多种植一些对有害气体有抗性且生命力强的植物;重污染企业严格控制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避免影响绿色植物的生长,保护空气环境。他们因此被誉为“月浦镇环保小创客”。

【研究背景】有研究表明,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必需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来源于后天养成。开展科技活动有利于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激发创新勇气和探求兴趣。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一体化小学,既有农村丰富的生物教育资源,宝钢集团、石洞口电厂等环境教育资源,也存在学生科学视野相对狭窄、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等不利因素。为此,我们根据实际,将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定位为学校科技教育的重点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富有地区特色的科学小创客。

【途径与方法】

    一、学校形成培育科学小创客的途径。

      作为城乡一体化学校,学校周边有着丰富的生物与环境教育资源,这为学

生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打下有利条件。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多渠道的培育途径。

 

image.png

 

 

以创新为核心的生物与环境教育鼓励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由发展,任何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需要深入发掘和塑造,营造出一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平等对待学生的精神氛围。

 

二、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小课题研究

实践出真知,要知道水果的味道,只有亲口尝一尝。只有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通过实践获得的“活”知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示出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所以,我们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给学生实践的空间,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所以他们的思维异常的活跃,能力得以升华。在以下六方面内容的实践中的多个案例,就足以说明其探索培养学生做课题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可行性。

(一)在富有地区特点的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创新课题

案例1、周边大型企业的考察活动。

工业园区的崛起,大型企业的建设无形中成为学校生物与环境教育课外实践基地。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考察活动,从考察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从活动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参观石洞口电厂后,学生发现电厂烟囱经常会冒出浓浓的黑烟,给大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他们就提出了“给烟囱穿上新衣”的建议与方案;考察海豹水泥厂后,针对水泥厂尘埃漫天飞扬的现状,提出多栽种能吸尘的大型植物的建议。通过亲身体验内化为创造欲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2、农村实验田的实践活动。

地区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种植业的发展,现代农村千姿百态的生态变化给学校生物与环境教育带来丰富的资源。科学化养殖场、反季大棚蔬菜种植区都已成为我校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场所,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农村,亲身体验与农民一起养殖、种植,体会劳动的乐趣,从中发现生物小课题,如22届科学小论文《莴苣替代洗洁精除油污的初步研究》、23届科学小论文《芹菜防治卷心菜虫害的研究》、《水花生蔓延的利弊调查》等都是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结果,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创新能力是与人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宽阔的知识面分不开的,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创新课题。

(二)在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校园环境是相对固定的教育媒体(资源),通过学校的硬件设施,让校园的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对学生的科学品德的养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3、组织学生上网冲浪,为校园植物挂牌,为鸟儿筑巢等生物与环境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善学校的环境,而且对学生的生物与环境创造力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如21届的论文《家长接送子女对校门口环境的污染调查》、《大蒜汁治虫害》等有创意的课题,都是学生通过校园环境的观察和实践,从中发现的。

(三)在生物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科学问题

为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科技创造力,使创新教育走向全体学生,利用每周一节的科技兴趣课。

案例4、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勇于发现科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方案,师生共同研究。如:25届《太阳能保温箱的保温效果实验》、26届《构树叶汁杀灭小地老虎的试验》等课题就是学生受到教材内容的启发而发现、设计、研究的。

(四)在网络环境下科技教育中体验创新活动乐趣

案例5、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各种生物环保科技活动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网络技术图、文、声、像并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师生共同探索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模式。如24届的科学论文《硫磺香皂、樟树叶和洋葱驱赶室内蟑螂的实验研究》就是学生在网上看到生活小常识“驱赶蟑螂之妙招”,受到启发而设计的。

(五)在生物与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中丰富课题来源。

案例6、通过座谈会,发倡议书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出谋划策。如:科学论文《蔬菜老叶、皮汁液除油污的再次研究》、《月浦地区环区步道植物多样性的现状调查》都是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配合教师共同完成的成果。

(六)在开展无土栽培联合体实践活动中积极研究课题

无土栽培科普活动为具有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会成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科学创新能力的天地。

案例7、学校成立了学生无土栽培兴趣小组,确立木本植物无土栽培研究项目,在组织学生开展无土栽培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7届科学论文《三种植物基质培与土培生长状况对照实验》、《水培植物中泥鳅与金鱼饲养的对比实验》就是兴趣小组学生针对自己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课题。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的萌芽很小就会有所表现,这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培养。以兴趣爱好为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注重过程的实践,在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无穷魅力,让科技创新活动成为青少年求知成才、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载体。

【成效与体会】

“蔬菜老叶扔掉太可惜,能否替代洗洁精除油污?”、“市场上买的保温箱太贵,是否能用废旧物品自制?”、“用构树叶汁替代农药杀灭小地老虎,效果是否更好?是否更绿色?”、“花鱼共养用泥鳅,成活率更高?”、“为减少水体的有机污染,为金鱼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在鱼缸中种植净化水质能力较强的铁皇冠蕨?”……学校通过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形成创新小课题,并深入研究,培育出了一批乐观察、善思考、能研究的科学小创客。就是这些学生在每年一度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屡屡获奖,甚至成为上海市科学小院士和全国预备小院士。

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体会到:

(一)结合实际,切身体验,完成课题研究是前提

要达到该实效目的,设计组织实施适宜的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技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的。在设计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时,我们考虑到几个因素: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创新课题、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课题等。实践表明,开展有效的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应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并且能切身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发现课题、实施完成课题的研究。

(二)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目的

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资源挖掘和利用必不可少。

因为在强调着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的情感体验性,强调着学生认知活动的感受性,强调着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性,强调着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性。都离不开有丰富的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积极支撑(包括专家智慧、场地材料器材等的支持扶植)。为此,对学校周边教育环境资源作分类,确立了以工业、农业、商业、环保等几大内容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社区委员会,建立了将近十个项目小学生科技活动实践基地,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并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显示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优势必须纳入常规

从上述各个案例的内容来看,生物与环境的课题项目占了绝大部分,也将本校原有的生物环境的科技特色持续、有序的得到健康发展,优势更加显现,辐射示范范围更广。考虑到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考虑到科技教育活动的成效性,建构起了学校科技教育践行模式。通过建构,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纳入了正常化运行规道。

【尾声】案例:科学研究需要坚持

周牵,一个活泼聪明的小女孩,平时走到哪里都会带来欢声笑语,然而,今天她却呆呆地坐在科技室里面,面对科技辅导员徐老师一言不发。她怎么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在科技兴趣课上,她向徐老师提出了一个想法:现在月浦地区建造许多环区人行道。但不知道这些小道上究竟有多少植物?这些植物对环境改善有没有作用?能不能由此进行一次科学调查活动?徐老师当场肯定了她的想法,并鼓励她进行调查活动。课后,徐老师与她一起设计了调查方案,并建议她利用休息时间前往环区步道进行实地调查,她欣然答应了。

在以后的1个月里,她与小伙伴拿着调查表、带着工具来到附近的环区步道认真调查了步道。今天她拿着一叠调查表交给了徐老师。

徐老师仔细看了,问她:“你们一共调查了几条步道?”

“25条”她说。

“月浦镇一共有一百多条环区步道,你们为什么只调查了25条?”徐老师严肃地问到。

“我认为这些可以代表所有的步道了,再说天又这那么热,虫子又那么多,我们实在吃不消了!”她涨红脸说道。

听着她的话,徐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给她讲了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论的故事:达尔文化了5年时间前往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开创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先河。

徐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来不得半点虚假,都要靠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的调查也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不应该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半途而废。从今天开始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调查。”

就这样,双休日里,无论天气如何炎热,无论是大风还是下雨,徐老师都带领周牵等几个学生走在月浦镇每条环区步道上,认真观察,做好记录。花了4个月的时间,坚持完成调查任务。

当周牵手捧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证书时,她深深地向徐老师鞠躬,感动地说:“谢谢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使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

 

 

参考文献

1、黄尔烈安宪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2-25

2、应超 校外科技教师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生物学教学. 2011(11)

3、杜秀艳《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有效指导》[J].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1(Z2)

4、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发教育研究 2014-12-05

 

 

作者:徐卫明 宝山区盛桥中心校  古莲路271号  200942   13585729368

      Xwmjj11@sina.com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