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ng

实施学案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

2020

03/24

实施学案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

我校2010年开始尝试实施学案导学研究,积极摸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寻求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习取经,校本学案“生根发芽”

在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初级阶段,我校积极搭建平台邀请学案方面的专家到校作讲座;定期组织教师们外出取经,参与“全国讲学稿研究会”以及“全国目标教学研究会”各类研究课的展示和评比活动,足迹远至内蒙古、广州、镇江、南京师们边学习边研究,学案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自行设计,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学生需求的校本化学案。

二、探究摸索,学案导学“茁壮成长”

我们实施学案导学最早是英语学科从2010年2月开始,现在已经覆盖至语数英物化多门学科,从一个年级的试点开始现在已经覆盖至全校四个年级,从一张张学案打印给学生开始现在已经编印成册,新的学期总是有经过修订的崭新的学案送到学生手上。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整合成的师生共用的同一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学案对学生而言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过程,是集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于一体的学习文本,对教师而言体现出教学的流程,是集教学方案、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文本

 

三、创新实践,学案课堂“焕发活力”


2013年下半年,为了使学案导学研究有所突破,校尝试使用“电子学本”进课堂的实践,“电子学本”具有自主学习、及时诊断、及时反馈、及时统计等功能,使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快速汇总、统计学生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从而灵活、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做到教学有针对性。2014年3月、11月学校开展了区“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推进活动和长三角网络结对交流活动,展示了“电子学本”进课堂的实践课——《长方体的元素》、《圆的周长》。各级领导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新优质学校”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校提出了“希望教育”,而“学案导学”又成为了构建“希望课堂”的有效载体。我们努力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改实验,优化教法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教改方程式”:(学案+学法+教法)X【点燃希望】=高品质课堂。我们由此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与转型,构建了体现“低、小、多、勤、趣、赞”六字方针的“希望课堂”。



学案导学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因为不同班级任课老师经验水平差异而导致的教学效益的差异,也降低了教师在备课环节的能耗,在彼此奉献出最精华的同时分享同行的智慧,在实现不同班级学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备课组全体老师的和谐发展,既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学案导学,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三个基本维度上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当下我们的课堂,学生自主性多了,相对被动、他主、机械接受少了;合作性多了,相对“个体性”少了;探究性多了,相对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少了。今天课堂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2、提高课堂效率,把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又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 THE END-